感怀

自缘举世弃君平,宁为莼鲈忆季鹰。

不识将军何用揖,元非进士底须称。

归寻城郭浑如鹤,只欠袈裟便是僧。

书册至今成粪土,夜窗犹对短檠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只因世上人都抛弃了君平,我宁愿像张翰那样怀念家乡的莼菜鲈鱼。
不明白为何要向将军行礼,他本来就不是科举出身的进士。
回到故乡,我就像一只白鹤融入城郭,只要披上僧衣,我就是个出家人。
那些书籍至今已成尘土,夜晚仍在窗前对着微弱的油灯阅读。

注释

自缘:因为。
举世:世人。
弃:抛弃。
君平:古代占卜者的名字,这里代指隐士。
宁:宁愿。
莼鲈:比喻故乡的美食和思念之情。
季鹰:张翰,东晋人,以思念家乡鲈鱼而辞官。
将军:泛指有权势的人。
何用:为何需要。
元非:本来不是。
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高级学位。
归寻:返回寻找。
浑如:完全像。
鹤:象征高洁。
袈裟:僧人的法衣。
书册:书籍。
粪土:比喻无用的东西。
短檠灯:简陋的油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感怀》,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个人选择的坚守。首句“自缘举世弃君平”,以汉代隐士严君平自比,暗示自己因世人不理解而被遗弃,暗含孤独与无奈。次句“宁为莼鲈忆季鹰”,引用晋代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而辞官的故事,表达诗人对淡泊名利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不识将军何用揖”,批评了社会上对身份地位的过分追求,暗示自己不屑于逢迎权贵。第四句“元非进士底须称”,进一步强调自己的清高,指出并非科举出身的人就该受到特别尊崇。

第五、六句“归寻城郭浑如鹤,只欠袈裟便是僧”,通过比喻,描绘出诗人归隐后的超然状态,即使身在尘世,也如同白鹤般清高,若穿上僧衣,更是彻底的隐逸者形象。

最后两句“书册至今成粪土,夜窗犹对短檠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蔑视和对朴素生活的坚守,视学问为过时之物,夜晚仍在简陋的灯光下苦读,显示出其独特的人生价值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罗公升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185)

罗公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蛾眉亭

万里风涛竞击撞,乾坤设险键南邦。

五更画角三州梦,两岸青山四面窗。

太白风流空旧月,虞公勋业自长江。

倚阑何物堪持玩,万顷长江鹭一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辟地(其二)

四海风涛日,谁欤柱急流。

山东雄剧孟,蓟北化田畴。

气静天阍晚,星沉戍角秋。

如君关气数,宁不重嫠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辟地(其一)

雨急啼鸦切,山昏去客奔。

窜身楚南极,独立郑东门。

卜处无神珓,招馀有断魂。

死生毫发事,不足累乾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飘蓬

飘蓬未敢怨途穷,晋殿吴宫事亦空。

宇宙不能逃劫数,山河元只戏英雄。

伫观成败无过月,多管兴亡只有风。

拟学飞鸿离尘网,飞鸿犹在稻粱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