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的《王岱麓李三洲携酒过访诗以谢之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古人重倾盖,那惜相知新”引用了古人重视初识之交的情谊,不因时间久远而轻视新交。接着,“去者日以隔,来者日以亲”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旧友渐行渐远,新友却日益亲近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变化的感慨。
“何意白首交,乃作行路人”表达了对老友离散的无奈和惋惜,即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也难以维持昔日的亲密关系,只能成为陌路之人。接下来的“远迹爱丛莽,养痾越台滨”描述了友人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对此表示理解和同情。
“曲肱阅尘鞅,于今得见君”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喜悦,虽然生活忙碌,但能在此刻相聚,实为难得。最后,“庭荫列嘉树,日夕谛玄文”描绘了诗人庭院中绿树成荫,夜晚静读深奥文字的场景,体现了他对知识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粗疏多谬误,所愿在率真”表明诗人对自己的学识和表达有所自谦,希望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保持真诚和坦率。最后一句“四海皆兄弟,何必比与邻”表达了诗人对广泛友谊的向往,认为真正的兄弟情谊不应局限于地域,而应超越一切界限。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骨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