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兴安界

路入兴安境,风光异昔年。

山川虽好在,井邑顿凄然。

雨打半颓屋,烟荒未辟田。

起丁征籴急,官府为防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进入兴安地区,景色与往年大不相同。
尽管山水依旧美丽,但城镇村庄却显得凄凉。
雨点敲打着破败的房屋,田野上还未开垦的土地一片荒芜。
因征粮紧急,政府动员百姓,以防边境危机。

注释

路:道路。
入:进入。
兴安境:兴安地区。
昔年:往年。
山川:山水。
虽:虽然。
好在:依旧美好。
井邑:城镇村庄。
顿:突然。
凄然:凄凉。
雨打:雨点敲打。
半颓屋:破败的房屋。
烟荒:荒芜。
未辟田:还未开垦的土地。
起丁:动员百姓。
征籴:征粮。
急:紧急。
防边:防御边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画面。"路入兴安境,风光异昔年"表明诗人行走在兴安地区,发现这里的景色与往年大不相同,显示出一种时过境迁的感慨。而"山川虽好在,井邑顿凄然"则进一步描写了尽管自然风光依旧美丽,但人们的居住地却给人以荒凉和凄清之感。这里的"顿"字用得非常生动,它传达了一种突然之间的感觉转变。

接下来的"雨打半颓屋,烟荒未辟田"则具体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艰苦生活。雨水敲打着破败的房屋,田地因久未耕耘而杂草丛生,这些生动的景象展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困顿。

最后两句"起丁征籴急,官府为防边"透露出一种紧迫感。"起丁"指的是征召壮年入伍,而"征籴急"则说明了粮食供应的紧张,这反映出战争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和政府为了防守边疆所做的努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人居环境以及战争影响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入祁阳县界即事

境入祁阳驿堠迢,道旁烟火顿萧萧。

茅冈丛筱路磊砢,蓬舍扃柴人寂寥。

市粒颇艰缘岁俭,野芳交发自春饶。

扶藜勇过黄罴岭,知竭精忠答圣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入郢访张学宾因睹旧句有感

此君尝识面,阅八载重来。

倦鸟欣曾宿,栖鸾去不回。

墙阴馀旧墨,砌下长新苔。

多谢东屏主,时时为拂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入清湘界

渐近湘山境,土风清且饶。

林峦接墟市,水竹带溪桥。

焙出新茶煮,帘垂老酒招。

春和民气乐,几日是花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入蜀垫江道间(其二)

驿路交游熟,江山契分生。

故人梅扑面,薄倖柳忘情。

马跃霜桥步,鸡啼月店声。

豹狼俱敛迹,应避使车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