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深院萧萧梧叶雨。知道秋来,不见秋来处。
云压小桥人不渡。黄芦苦竹愁如雾。
四壁秋声谁更赋。人只留春,不解留秋住。
秋又欲归天又暮。斜阳红影随鸦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院秋雨的景象,通过梧桐叶在风中的声响,传达了秋天的来临。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述秋天的景色,而是通过缺席和感受来表达对秋天的思念。
“云压小桥人不渡”一句,营造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小桥上空无一人,不仅因为天气的原因,也象征着某种情感上的隔绝。接着,“黄芦苦竹愁如雾”则是对这种秋意的进一步渲染,把自然景物的愁苦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
“四壁秋声谁更赋”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独特声音的感受,以及他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并和他一起吟咏这种感觉。然而,“人只留春, 不解留秋住”一句,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即人们总是喜欢春天,而忽视了秋天的美。
最后两句“秋又欲归天又暮。斜阳红影随鸦去。”则描绘了一幅秋日落幕的景象,太阳即将下山,红色的光影伴随着乌鸦远去,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写,也隐喻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燕燕楼空帘意静。露叶如啼,红沁胭脂井。
浅约深盟期未定。木犀风里鸳鸯径。
楚岫秦眉相入映。私倚云阑,淡月笼花顶。
今夕兰釭空吊影。绣衾罗荐馀香冷。
晓入蓬莱岛。松下锄瑶草。贪看碧桃花。
误游金母家。一酌洼尊露。醉失归来路。
不见董双成。隔花闻笛声。
水西云北。锦苞泫露无颜色。夜寒花外眠双鶒。
莫唱江南,谁是鹧鸪客。薄情青女司花籍。
粉愁红怨啼螀急。月明倦听山阳笛。
渺渺征鸿,千里楚天碧。
三叠曲,四愁诗。心事少人知。西风未老燕迟归。
巢冷半乾泥。流红句,回文字。除燕知,谁能记。
一声恰到画楼西。云压小鸿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