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其二)

深院萧萧梧叶雨。知道秋来,不见秋来处。

云压小桥人不渡。黄芦苦竹愁如雾。

四壁秋声谁更赋。人只留春,不解留秋住。

秋又欲归天又暮。斜阳红影随鸦去。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翻译

寂静深院中,雨打梧桐叶声萧瑟。虽然感觉到秋天的到来,却不知它究竟从何而来。
乌云低垂,小桥被遮挡,行人无法通过。周围只有黄芦和苦竹,愁绪像雾一般弥漫。
四周墙壁回荡着秋天的声音,又有谁能描绘这景色?人们只懂得留住春天,却不懂得挽留秋天。
秋天又要离去,天色渐晚。夕阳的红光伴随着乌鸦消失在远方。

注释

深院:指深宅大院。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
梧叶雨:雨打梧桐叶。
秋来:指秋季来临。
处:地方。
云压:乌云低垂。
小桥:简陋的小桥。
人不渡:行人无法通过。
黄芦:黄色的芦苇。
苦竹:象征愁苦的竹子。
愁如雾:愁绪像雾一样浓重。
四壁秋声:四周墙壁回荡的秋声。
赋:描绘、吟咏。
春:春季。
秋住:留住秋天。
秋又欲归:秋天即将离开。
天又暮:天色已近傍晚。
斜阳:落日。
红影:红色的余晖。
随鸦去:随着乌鸦飞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院秋雨的景象,通过梧桐叶在风中的声响,传达了秋天的来临。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述秋天的景色,而是通过缺席和感受来表达对秋天的思念。

“云压小桥人不渡”一句,营造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小桥上空无一人,不仅因为天气的原因,也象征着某种情感上的隔绝。接着,“黄芦苦竹愁如雾”则是对这种秋意的进一步渲染,把自然景物的愁苦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

“四壁秋声谁更赋”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独特声音的感受,以及他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并和他一起吟咏这种感觉。然而,“人只留春, 不解留秋住”一句,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即人们总是喜欢春天,而忽视了秋天的美。

最后两句“秋又欲归天又暮。斜阳红影随鸦去。”则描绘了一幅秋日落幕的景象,太阳即将下山,红色的光影伴随着乌鸦远去,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写,也隐喻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

燕燕楼空帘意静。露叶如啼,红沁胭脂井。

浅约深盟期未定。木犀风里鸳鸯径。

楚岫秦眉相入映。私倚云阑,淡月笼花顶。

今夕兰釭空吊影。绣衾罗荐馀香冷。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醉公子

晓入蓬莱岛。松下锄瑶草。贪看碧桃花。

误游金母家。一酌洼尊露。醉失归来路。

不见董双成。隔花闻笛声。

形式: 词牌: 醉公子

醉落魄/一斛珠

水西云北。锦苞泫露无颜色。夜寒花外眠双鶒。

莫唱江南,谁是鹧鸪客。薄情青女司花籍。

粉愁红怨啼螀急。月明倦听山阳笛。

渺渺征鸿,千里楚天碧。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燕归来/喜迁莺

三叠曲,四愁诗。心事少人知。西风未老燕迟归。

巢冷半乾泥。流红句,回文字。除燕知,谁能记。

一声恰到画楼西。云压小鸿低。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