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二首(其一)

晨兴命篙师,溯流泛清汜。

鹢首转石湍,九曲兹其始。

峰峦纵异姿,崖壁夹重诡。

参错骇愕形,万状不相似。

林林从孤舟,纷纷列两涘。

回眺天柱石,端立若冠峙。

其上亦宏奥,云有天池水。

易代投玉简,遣使历千祀。

子骞谪居时,仙客咸来止。

晋代八真人,异姓四女子。

谪籍周有期,上升具由此。

控鹤彼何人,曾否来主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在武夷山的河流中航行的景象,以及沿途所见的壮丽山川和历史遗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首句“晨兴命篙师,溯流泛清汜”描绘了清晨启程,命篙师划船,逆流而上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鹢首转石湍,九曲兹其始”描述了船只在湍急的水流中航行,经过曲折的河流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接下来的几句“峰峦纵异姿,崖壁夹重诡。参错骇愕形,万状不相似”通过描绘山峰和崖壁的奇特形态,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惊叹。

“林林从孤舟,纷纷列两涘”则以对比的手法,将孤舟与两岸的景物相对比,突出了舟行的孤独与广阔天地之间的渺小感。随后,“回眺天柱石,端立若冠峙”描绘了诗人回望时所见到的天柱石,其形状如同高耸的帽子,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这一自然奇观。

“其上亦宏奥,云有天池水。易代投玉简,遣使历千祀”则转向对历史的追忆,提到天柱石之上可能隐藏着古老的天池水,以及历史上有人在此留下玉简,派遣使者历经千年。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对古代文明的敬仰。

最后,“子骞谪居时,仙客咸来止。晋代八真人,异姓四女子。谪籍周有期,上升具由此”提到了古代人物如子骞、仙客、晋代八位真人和四位异姓女子与天柱石相关的传说或故事,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控鹤彼何人,曾否来主礼”以问句结尾,表达了对未知之人的好奇,以及对是否有人曾经在这里主持仪式的疑问,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传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文化底蕴的佳作。

收录诗词(25)

俞安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武夷二首(其二)

絷缆仙船岩,三曲渐已及。

云何二仙艇,中壁悬石隙。

岁月固不知,神化亦奚测。

更无尧年潦,安得逮兹息。

岂坠绛渚间,天路将安适。

或由巨灵掌,携之化人国。

莫谓藏壑牢,夜半负有力。

愿借拯迷津,众人免沈溺。

形式: 古风

长千客舍同周叔宗夜坐分生字

庄涂辏尘轨,末路多所婴。

况复岁遒尽,怀归轸予情。

之子秉高韵,神恬物自轻。

处顺鲜有触,居喧若无营。

偃仰寄一室,展玩忘寝兴。

高梧散缥帙,风琴落虚声。

櫩卑景先夕,墉高㬢易倾。

幽光代明烛,寒月暧前楹。

焚枯命芳醑,欢燕惟平生。

情披语已洽,罍虚时载盈。

寸愫得所遣,冀此数来并。

形式: 古风

感时

繁霜凋草木,溪谷正悽恻。

玄冥惨不舒,改岁固云逼。

万物各有因,盛衰迭今昔。

宁见武安门,犹纳魏其客。

形式: 古风

江行

江风来自北,弭棹江水南。

白浪聒不息,游气昏空潭。

旷野何苍苍,引步随幽探。

鹿鸣求其牡,丰草非所甘。

江燕啄不食,念雏声喃喃。

物性固如此,游子何以堪。

慨彼江中水,冲波无定湍。

古人忍饥渴,旨矣非空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