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益为悼念友人宋石坡以及逝去的其他好友而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首句“惜共雕龙日”,表达了诗人对与逝者共度的美好时光的惋惜之情。“雕龙”在这里象征着珍贵的友谊和共同经历的美好岁月。接下来的“怀同并马年”,进一步描绘了与逝者一同经历的快乐时光,如同并驾齐驱的骏马,共享生活的激情与活力。
“别离今隔世,愁望亘长天。”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别离的痛苦。诗人感叹与逝者的别离已经跨越了数个世代,只能在心中愁望着那遥远而漫长的天空,寄托对逝者的思念。
“宿草萌哀念,生刍结奠缘。”这里运用了古代丧葬习俗中的意象,“宿草”指的是墓地上的野草,象征着哀悼之情;“生刍”则是指活生生的草,常用来作为祭奠逝者的物品。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草木生长,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祭奠之情。
最后,“所嗟二三子,才藻总堪怜。”诗人感慨于逝去的朋友们才华横溢,却未能留下更多的足迹,令人惋惜。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也流露出对逝者才华未尽施展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与哀思,以及对逝者才华的惋惜之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