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远归

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

辞家柳絮三春半,临路槐花七月初。

江上欲寻渔父醉,日边时得故人书。

青云不识杨生面,天子何由问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敲击头角以求取功名的计划已经变得遥远,像孟尝君那样期待贤才的待遇也不必遗憾。
离开家乡时已是春末柳絮飘飞的时候,临近道路时恰好是初夏槐花盛开的季节。
在江边想要寻找像渔父那样隐逸逍遥的生活,时不时还能收到老朋友的来信。
高高的青云之上不认识杨生这个人,天子又怎能询问关于子虚的事情呢?

注释

扣角:古代读书人以敲击头角(额头)的方式来表达求取功名的愿望。
干名:求取功名。
剑歌:引用孟尝君的典故,指期待得到贤才的待遇。
食无鱼:出自《战国策》,意为生活清苦,没有好饭菜吃,这里指待遇不佳。
辞家:离开家乡。
三春半:春天的后半段,指暮春时节。
槐花:槐树的花,常在初夏开放,古人以此象征离别或时光流逝。
渔父:古代隐士的象征,常指避世隐居的人。
日边:此处指朝廷或皇帝身边。
故人书:老朋友的书信。
青云:比喻高官显位。
杨生:此处指诗中提到的具体人物,可能为友人或历史人物,具体不详。
子虚:《汉书·扬雄传》中的虚构人物,此处可能指代某事或某人,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东游远归》,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生活的无奈。

"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 这两句开篇便显露出诗人的忧虑心境,"扣角"、"干名"是古代乐器,常用来比喻官职或仕途的艰难,表明诗人在仕途上遭遇挫折。而"剑歌休恨食无鱼"则透露出诗人的生活困顿,没有鱼可食,哀伤之情溢于言表。

"辞家柳絮三春半,临路槐花七月初。"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离家多年,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物的变迁。"柳絮"指的是春天柳树飘落的絮状物质,而"槐花"则是夏日之景,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无常。

"江上欲寻渔父醉,日边时得故人书。" 这两句中,诗人在江边想寻找渔父(古代隐居的人物)以求一醉忘忧,同时又提到偶尔收到故人的来信,这些都是诗人对于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青云不识杨生面,天子何由问子虚。"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比为杨生(古代隐逸者),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不愿被朝廷所知。同时也反问天子(皇帝)为何要询问一个隐居之人的情况,体现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和对个人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代书寄马

驱驰曾在五侯家,见说初生自渥洼。

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

休嫌绿绶嘶贫舍,好著红缨入使衙。

稳上云衢千万里,年年长踏魏堤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北原闲眺

春城回首树重重,立马平原夕照中。

五凤灰残金翠灭,六龙游去市朝空。

千年王气浮清洛,万古坤灵镇碧嵩。

欲问向来陵谷事,野桃无语泪花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叹落花

一夜霏微露湿烟,晓来和泪丧婵娟。

不随残雪埋芳草,尽逐香风上舞筵。

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

飘红堕白堪惆怅,少别秾华又隔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对雨独酌

榴花新酿绿于苔,对雨闲倾满满杯。

荷锸醉翁真达者,卧云逋客竟悠哉。

能诗岂是经时策,爱酒原非命世才。

门外绿萝连洞口,马嘶应是步兵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