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游琅邪山联句

南溪约幽寻,西岭极遐观。

初阳色朦胧,残雪光汗漫。

相望楼殿间,宛在云霄半。

泉声减琤淙,山势欲飞窜。

岩寒雨花霏,谷暖烟絮乱。

幽鸟度乔林,惊猿折枯干。

决决涨溪流,辉辉披野岸。

兰芽吐尚微,冰乳凝未泮。

佛屋对峰尖,禅庵倚崖断。

轩窗爱虚豁,赤白从漫漶。

竹敲玉玲琅,松溜珠璀璨。

宁将琼砾分,未省兰蒿判。

行幽兔迹深,瞩远鸦翅缓。

登宜阮孚屐,隐称嵇康锻。

结游贤躅多,镵石清诗烂。

极目穷跻攀,投隙违羁绊。

荣观太帝书,暂憩飞仙馆。

石立翠屏张,霞收丹锦散。

觇坐客炉拥,负暄僧衲换。

选胜唯务得,陟危宁复惮。

谁乘泛海槎,直欲傍银汉。

况有凌云才,何妨举风翰。

景多苦冥搜,欢解惬佳玩。

乃情慰悬想,昔传非谩谰。

题舆真莫俦,刻烛愧非伴。

玉局共藏机,瑶琴越操缦。

谣泽喜年丰,评文同月旦。

大笔肆滂葩,小巫成泚汗。

造适寓林泉,贪萦任冰炭。

通侻去末礼,从容占奇段。

促节歌更新,衔杯酌无算。

敢谓良会难,堪为画图看。

感慨非独醒,赓酬每三叹。

翔步虽异途,清欢归一贯。

洒落似青冥,拘挛岂狴犴。

绝顶所见稀,清狂兹兴罕。

立饫谢珍鲜,行庖后樵爨。

唯恐三节来,难留千骑駻。

何时金鳌客,重亲玉皇案。

回首念斯游,驰精杳无畔。

形式: 古风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幅雪后山景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琅邪山游历后的感受和情怀。开篇“南溪约幽寻,西岭极遐观”即设定了一个宽广而又深远的视角,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雪后静谧的自然之中。

随着诗人的步履,景物逐一展现:初阳透过朦胧的薄雾,残雪映照着汗漫的山光;楼殿间相望,宛在云霄半隐半露;泉声、山势各具动态美,岩寒中雨花霏霏,谷暖中烟絮绕绕。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眼,更凸显出雪后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

接下来的“幽鸟度乔林,惊猿折枯干”等句,则通过动听结合,勾勒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山野景象。诗人在描述这些景物时,不仅着眼于视觉上的美感,还融入了听觉和触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

“佛屋对峰尖,禅庵倚崖断”等句,则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孤寂。诗中的轩窗、竹敲玉玲琅、松溜珠璀璨等,不仅是景物的写实,更蕴含着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至于“行幽兔迹深,瞩远鸦翅缓”及以下数句,可以看出诗人在山中漫游时的心境和情怀。这里的“幽”、“深”、“远”等字眼,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更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构筑出一个既美丽又充满深意的雪后山中游历图景。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生命、自然与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滁上閒日阴晴联句

阴晴淮海气何殊,一昔风光互惨舒。

大块养春禆造化,繁云閒日蔽居诸。

暖回沙碛催来雁,寒彻冰池怯上鱼。

山色晦明如代谢,花枝凉曝似相于。

朝暾忽荡川原净,夕翳还笼井落疏。

快适得朋酾醁酒,困眠无兴读残书。

红霞灼灼飞琳馆,烟霭濛濛袭隼旟。

定与物情均燥湿,殆非星好有盈虚。

连空雪意迷高柳,绕舍阳和坼嫩蔬。

林外昏鸦啼野尽,城头新月上帘初。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代意

蕙时芳夕九回肠,敛袂东窗待晓光。

秦岭树高迷陇塞,楚天云淡隔潇湘。

病馀公斡情多咏,秋晚安仁鬓足霜。

休道鲛人落珠泪,微波还拟托陈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汉武

高宴柏梁词可仰,横汾箫鼓乐难穷。

已教丞相开东阁,犹使将军误北戎。

洒泪甘泉还有恨,祈年仙馆惜成空。

谁知辛苦回中道,共尽千龄五柞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梦中诗

圣朝文物古难过,何事寒门宠遇多。

父向石渠新拜职,子从金殿又登科。

须教枚马暂踪迹,堪笑巢由隐薜萝。

报国报君何所有,一心待欲枕长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