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谢颂臣先生科山生圹

既不能乘醉捉月采石矶,青莲魂魄相傍依。

又不能三神山上采药服,求仙一去从徐福。

亦当学刘伯伦忘形骸,荷锸相随死便埋。

不然五百义士同墓好,三尺争光田横岛。

而乃洗耳厌嚣烦,世外无从觅桃源。

徵逐刍灵与刍狗,众人皆可先生否。

生值乾坤莽莽时,欲离烦恼为便宜。

醉来把笔向天笑,白玉楼成天不召。

堪舆术久学青乌,千秋雅慕司空图。

青山于今少净土,拟葬诗魂未得所。

牛眠卜地年复年,爰营生圹科山巅。

科山名胜甲海外,留待高人此委蜕。

先生亲题墓碣来,定博山灵笑口开。

得地人为先生企,得人我为山灵喜。

松楸万树花千枝,何幸先生来主持。

从此科山山上石,石石尽有题诗迹。

于戏地傍祖坟当墓庐,邱壑重安谢幼舆。

有时携妓游山麓,堪绍东山旧丝竹。

我来触景感沧桑,多劝先生醉一觞。

愿祝先生介眉寿,年年来此酌春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对谢颂臣先生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诗中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现实场景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追思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首句“既不能乘醉捉月采石矶”,借用了李白“捉月”的典故,表达了对谢颂臣先生才华横溢、追求自由精神的赞美。接着,“青莲魂魄相傍依”进一步强调了先生与李白精神上的共鸣,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又不能三神山上采药服,求仙一去从徐福”,通过引用徐福求仙的故事,暗示了先生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但最终选择了更为世俗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其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与贡献。

“亦当学刘伯伦忘形骸,荷锸相随死便埋”,引用刘伶的典故,表达了先生对自由洒脱人格的向往,同时也预示了其最终将归于自然,与大地融为一体。

“不然五百义士同墓好,三尺争光田横岛”,通过田横的典故,表达了对先生忠诚友谊和高尚人格的赞扬,以及对其身后荣誉的期待。

“而乃洗耳厌嚣烦,世外无从觅桃源”,揭示了先生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徵逐刍灵与刍狗,众人皆可先生否”,通过对比,强调了先生与众不同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以及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超越。

“生值乾坤莽莽时,欲离烦恼为便宜”,反映了先生在动荡时代中的抉择,选择远离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醉来把笔向天笑,白玉楼成天不召”,展现了先生在艺术创作中的豪放与自信,即使在天堂也难以召唤其归去,表达了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

“堪舆术久学青乌,千秋雅慕司空图”,通过引用古代风水大师和诗人司空图的例子,表达了对先生在学问和艺术上深厚造诣的钦佩。

“青山于今少净土,拟葬诗魂未得所”,表达了对先生未能找到理想安息之地的遗憾,同时也寄托了对先生灵魂永存的希望。

“牛眠卜地年复年,爰营生圹科山巅”,描述了先生生前对墓地的选择与规划,体现了其对死后归宿的深思熟虑。

“科山名胜甲海外,留待高人此委蜕”,预示了先生将被后人铭记,成为科山名胜的一部分,象征着其精神与艺术成就将永远流传。

“先生亲题墓碣来,定博山灵笑口开”,表达了对先生亲自参与墓碑题字的期待,以及对其精神与艺术的传承充满信心。

“得地人为先生企,得人我为山灵喜”,体现了对先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先生精神遗产的珍视。

“松楸万树花千枝,何幸先生来主持”,表达了对先生艺术与精神影响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先生作品的赞赏。

“从此科山山上石,石石尽有题诗迹”,预示了先生的作品将遍布科山,成为永恒的记忆。

“于戏地傍祖坟当墓庐,邱壑重安谢幼舆”,通过引用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对先生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认同。

“有时携妓游山麓,堪绍东山旧丝竹”,想象了先生在科山游玩的情景,以及与友人的欢聚,体现了其生活情趣与社交活动。

“我来触景感沧桑,多劝先生醉一觞”,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希望先生能享受生活,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谢颂臣先生的深切怀念,还蕴含了对人生、艺术、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2)

陈锡金(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谢颂臣师生圹(其一)

几人旷达似先生,择地为坟手自营。

料得山灵应窃喜,他时饱听苦吟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题谢颂臣师生圹(其二)

游山有癖惯驱车,风水休言习未除。

赢得少君他日便,无须卜地到堪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重九后二日饮于谢颂臣师生圹偶成

群来韵士拟题糕,策杖登临意兴豪。

步到峰头天渐近,分明看取寿星高。

四山色入酒杯青,锦瑟佳人劝不停。

迥异寻常作重九,休将醉倒笑刘伶。

藉草为茵卧绿阴,村男村女绕如林。

山禽无语人声静,祇有娇歌和苦吟。

写将胜概入图中,老更风流是谢公。

留与后人识行乐,红裙女伴白头翁。

形式: 古风

题谢颂臣夫子科山生圹

人情无论生与死,总求栖身得宁宇。

廿纪风潮捲地来,大陆茫茫几净土。

先生择地不辞劳,远探禹域东南部。

倦游买棹还故乡,故乡好山不数睹。

此山形胜异群山,凿出神工与鬼斧。

山灵不屑界凡庸,留待高人来作主。

芟除荆棘筑生坟,孝思不匮仍依祖。

春秋辄率友人来,墓前歌诗醉清酤。

我愿胜会逐年开,亲见墓木堪作柱。

此地颇僻隔红尘,为山不深绝狼虎。

海天龙战任纷纷,葬身有地安如堵。

得所我为先生贺,得人我为科山诩。

科山鼎立甲溪北,埋没久与凡山伍。

曩昔往来类土番,不则牧童与樵父。

赏识自逢慧眼人,石壁题诗不知数。

不必新高万千尺,名并先生传万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