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扬州慢》由清代诗人杨汝燮所作,描绘了扬州城的繁华与落寞交织的景象。开篇以“香袖长垂,翠楼闲倚”勾勒出一幅女子倚楼远眺的柔美画面,随后“卷帘十里新晴”则展现了扬州城在晴朗天气下的清新与宁静。
“听新腔水调,正夜月初生”,夜幕初降,月色如洗,扬州城中传来悠扬的水调歌声,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诗意。接着,“几回过,临江竹径,隔烟回首,曾认青青”,通过回忆过往的场景,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留恋。
“算芳春、好景淮南,第一扬城”,赞美扬州在春天时节的美景,称其为淮南第一。然而,“而今寂寞,剩红桥,波影空横”,转折之处,诗人感叹如今的扬州已不再如往日般热闹,只剩下红桥倒映在水中的身影,显得空旷而寂寥。
“自烂漫花霏,风流梦觉,莫最多情”,花开花落,时光荏苒,扬州的繁华如同梦境一般,转瞬即逝,让人不禁感慨万千。最后,“三十六宫禾黍,墙高处、古树云平。更雷塘,凄雨孤舟,愁绝残更”,将扬州的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以雷塘的凄雨孤舟和残夜的愁绪,进一步渲染了扬州城的沧桑与哀愁。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州从繁华到落寞的过程,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历史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