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綵所作,名为《雁门述怀》。诗中描绘了雁门郡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忠诚。
首句“昔称雁门郡,嵯峨抱万山”以雁门郡的雄伟景象开篇,用“嵯峨”形容山势之高峻,以“抱万山”展现其广阔无垠,奠定了一种壮阔的基调。
接着,“楼烦隐天际,滹沱水潺湲”两句,将视角转向雁门郡内的楼烦和滹沱河,前者隐于天边,后者流水潺潺,动静结合,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边疆的辽远与宁静。
“寒沙惨白日,北风摧朱颜”描绘了雁门郡冬季的景象,寒沙覆盖,阳光惨淡,北风凛冽,摧残着人的容颜,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肃杀的氛围,同时也暗含了边关生活的艰苦。
“封侯讵非愿,王事顾多艰”表达了诗人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同时也认识到国家事务的繁重与艰难,体现了其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丈夫志四方,兹游何时还”则表达了诗人虽有志向四方,却因国家事务繁忙,难以实现游历四方的愿望,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雁门郡的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的忠诚,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