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悲忧如路去无程,靖节终朝酒自倾。
苦苦来招为醉伴,西山不使伯夷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季野见招》,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忧情绪。首句“悲忧如路去无程”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愁绪之深重,如同无法尽头的道路,难以摆脱。诗人借用了陶渊明(字靖节)的典故,表示自己如同靖节先生整日借酒浇愁,“靖节终朝酒自倾”,以此寻求暂时的解脱。
次句“苦苦来招为醉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醉酒的依赖,通过“苦苦”二字,传达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他渴望有人陪伴,但又只能求助于醉意,以忘却现实的困扰。
最后一句“西山不使伯夷清”则借用了伯夷的故事,伯夷是商朝末年的孤竹君之子,以高洁自守,后因反对周武王伐纣而饿死于首阳山。诗人说连西山都不愿让伯夷保持那份清高,暗示自己的心境已被世俗的悲忧所玷污,无法像伯夷那样超脱。
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的交融,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愁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那种无奈与苦涩。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汴涨溅溅费挽牵,轻舟难若上青天。
只知乘駃及先去,不意迟留落那边。
山情水思半轩间,试问来居有底闲。
唯有才高方暇佚,无论岁月自能攀。
鸳鸯同白首,相得在中河。
水客莫惊笑,云间比翼多。
风旗冷落偏欺酒,众树芳菲欲并梅。
人意不知南亩望,只惊鸿雁向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