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夏孙桐所作,名为《读小谟觞馆集题后》。夏孙桐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其对古代文学的崇敬与传承之心。
首联“羁丱才名雁塞秋,中年橐笔客诸侯”描绘了诗人早年的才华横溢,如同雁塞之秋的美景,以及中年时期游历四方,以文会友的风采。这里的“羁丱”指少年时期,“橐笔”则比喻文人的写作工具,形象地展示了诗人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
颔联“逢时枚马天原靳,配食胡洪气较柔”引用了枚乘、司马相如和胡瑗、洪遵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人雅士的景仰之情。其中“天原靳”可能是指古代文人对于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配食”则是古代祭祀时将某人与先贤一同供奉,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古代文人的尊敬。
颈联“旧学选楼成校勘,土风几社接源流”提到诗人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以及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通过“选楼”和“几社”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索和传承。
尾联“平生宗仰论文旨,新意多从古调收”总结了诗人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和传承的精神,强调了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不忘古人的智慧和传统。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致敬,也是对自己文学创作的一种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和文学传统的赞美,展现了夏孙桐作为一位文人学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高度敬意,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文学创新与传承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