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蛩

啧啧复啧啧,候虫催织作。

少妇对秋缸,泪逐灯花落。

向来陌上桑,根株尽漂泊。

綀衣恐不完,尚敢望纨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闻蛩》由黄玠所作,以秋天的蟋蟀(候虫)鸣叫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深沉而感伤的画面。"啧啧复啧啧",诗人通过拟声词传达了秋夜中蟋蟀的叫声,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接着,"少妇对秋缸,泪逐灯花落",通过少妇对着秋夜的铜镜垂泪,表达了她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泪水随着灯花的摇曳而落下,显得尤为凄凉。

"向来陌上桑,根株尽漂泊",诗人借陌上桑的典故,暗示了少妇的生活境遇如同桑树般无定,漂泊不定。最后两句"綀衣恐不完,尚敢望纨帛",进一步揭示了她的困苦,连基本的粗布衣服都难以满足,更别提奢望华丽的纨帛,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79)

黄玠(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字:伯成
  • 号:弁山小隐
  • 籍贯:元庆元定海

相关古诗词

读唐史(其一)

汾阳国大臣,堂堂负才器。

独马不衷甲,气压天骄子。

鬼貌且蓝色,顾独畏卢杞。

形式: 古风

读唐史(其二)

刘晏工理财,国用得无乏。

凡皆属士类,吏独抱成牒。

政要在养民,其事故可法。

形式: 古风

读唐史(其三)

昔者冯瀛王,始事沙陀君。

延缘入汉周,常为将相臣。

每当革命日,必有劝进文。

形式: 古风

读唐史(其四)

元载既伏诛,胡椒八百斛。

钱圜以函方,善走固无足。

不闻古宥卮,既盈终必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