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诗人以寒泉和青山为背景,构建出一个充满自然之美的小屋,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与世隔绝的宁静。
首句“寒泉泻破青山腹,青山不改寒泉绿”,以动态的寒泉与静态的青山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永恒之美。寒泉从青山深处奔涌而出,不仅赋予了青山生命,也映照出其不变的绿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常。
接着,“幽人一心泉石心,倚溪著此数椽屋”点明了居住于此的隐士形象,他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如同泉水般清澈,选择在溪边建造简朴的小屋,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窗外飘喷万斛珠,枕边玲珑一片玉”描绘了窗外瀑布般的水珠与枕边如玉的清凉感,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山涧金龙啸欲飞,涧底银蟾清可掬”则通过想象中的龙与月,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敲磬愁惊晓鹭眠,停经坐看昏鸦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敲击磬声可能惊扰了早起的鹭鸟,而诗人却静静地坐着,欣赏着黄昏时分乌鸦沐浴的情景,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香浮茗雪滋肺腑,响入松涛震崖谷”描述了品茗时的香气与松涛的回响,既是对感官享受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而“清净耳观绝弦琴,广长舌相无生曲”则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和谐,通过听琴声、说真话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提升。
最后,“客来坐此亦忘归,溪南溪北千竿竹”总结了整个场景,无论是来访的客人还是居住于此的隐士,都沉浸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仿佛与这片竹林、这条溪流一同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