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山中友人

昨夜听秋风,霜崖几树红。

心随新雁去,宛至碧溪东。

圣主搜渔钓,林岩今已空。

胡为执高节,憔悴久山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昨晚聆听秋风,霜冻的崖壁上几棵树叶子转红。
我的心随着新雁远飞,仿佛直抵碧绿的溪流东边。
如今圣明的君主寻求贤才,山林中的隐士已经寥寥无几。
为何还要坚守高尚节操,在这深山中长久憔悴?

注释

秋风:秋季的凉风。
霜崖:覆盖着霜冻的山崖。
新雁:刚南迁的雁群。
碧溪:清澈的溪流。
圣主:对古代或理想中的贤明君主的尊称。
渔钓:隐士的象征,指隐居生活。
林岩:树林和岩石,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
胡为:为什么还。
高节:高尚的节操。
憔悴:形容人因忧愁或劳苦而面容瘦弱、脸色不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邃的秋色和作者的心境。"昨夜听秋风,霜崖几树红"两句,通过秋风的吹拂和山崖上几棵树木的枫红色,传达了秋天萧瑟的气氛,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心随新雁去,宛至碧溪东"表达了诗人心境随着大雁的南迁而飘向远方,思绪万千,宛转深长。

"圣主搜渔钓,林岩今已空"一句,提及古代贤君以渔夫自居,以此比喻隐逸之士。这里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淡然和超脱,以及对于现实中缺乏理想领袖的感慨。

最后两句"胡为执高节,憔悴久山中"则是诗人自问自答,为什么要坚守高尚的情操在长时间的寂寞中苦熬。这里透露出一种对于坚持个人理想与信念的困惑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宁愿独守清贫的高洁情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抒写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及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秋日登观信亭

西风连夜雨,草树已萧条。

宿霭稍零落,寒山更寂寥。

林红犹带日,岸白欲生潮。

新雁来何处,离离天际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秋夜

城上调秋角,烟间发暝钟。

风枝摇宿鸟,霜草覆寒蛬。

久负观书乐,端愁束带恭。

暂因群吏散,还得遂幽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秋夜

浮云一消散,星斗粲长天。

浩露洒翠柏,清香生白莲。

体凉犹衣葛,耳静已无蝉。

坐久群动息,秋空唯寂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夜望月

万里氛昏歇,金波秋更明。

星连河渚闇,风绕桂枝生。

鳷鹊临华馆,新丰落故城。

古今佳赏尽,殊自有馀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