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罗钦顺所作的《次韵答吴石楼学士(其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官场中的礼仪与氛围,同时也流露出对政务的忧虑和对自然界的感慨。
首联“累岁开云日有程,向人酬酢礼全生”描绘了官场中岁月更迭,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官员们在各种场合中周旋应酬,维持着礼节的完整。这里既有对官场规矩的遵守,也隐含着对日常琐碎事务的无奈。
颔联“愁将小数迷金注,不道诸公费玉成”则揭示了官场中的复杂性。小数迷金注可能指的是微不足道的财物或权力的争夺,而诸公费玉成则可能暗指高层决策的艰难与复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官场中利益纷争和决策过程的复杂性的感慨。
颈联“原庙晓晴高树出,公庭春雨乱蛙鸣”转而描写自然景象,原庙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高大的树木在阳光下挺立;而公庭则在春雨中显得生机勃勃,蛙鸣声此起彼伏。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与官场的紧张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报章未就心偏悚,山北山南伐木声”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报章未就,即指尚未完成的工作或计划,这让他感到不安;而山北山南的伐木声,则可能是对破坏自然环境行为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发展的担忧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复杂性和社会发展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