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雪篇上湛甘泉费钟石二公时久无雪礼部祈雪雪降

江静复川明,荣光满帝京。

是日年祥发,皑皑飞素雪。

缤纷素雪应祈兴,惨淡玄阴万里凝。

瑟瑟初看先集霰,峨峨旋见已成冰。

轻飞急洒乱霏霏,楚水吴山尤自宜。

大路楼台争改色,层城宫阙转生姿。

翻时似浣红尘陌,舞处偏迷白玉墀。

凌空遥曳杂风飘,委谷填丘积不消。

昔望兼时将度岁,今看合夜并连朝。

为庆经冬方入地,谁言上世不封条。

睹瑞欢歌何所致,春卿秉礼崇禋祀。

同云聚景祷前生,赤日韬光斋后避。

共言六律失天司,赖有秩宗能感帝。

秩宗美德合纯精,并操联辉雪比清。

姑圣相逢曾问道,海神出见尽知名。

如盐持调商家鼎,愿糁梅实作和羹。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瑞雪降临京城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之纷飞、雪之覆盖、雪之寓意,以及人们对这场雪的欢喜与敬畏之情。

首句“江静复川明,荣光满帝京”,开篇即以静谧的江面与明亮的川流映衬出京城的辉煌,预示着一场祥瑞的雪即将降临。接着,“是日年祥发,皑皑飞素雪”点明了雪的降临,以“皑皑”形容雪之洁白,以“飞素雪”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

“缤纷素雪应祈兴,惨淡玄阴万里凝”两句,通过对比雪的缤纷与天空的阴沉,表达了人们对雪的期盼与敬畏。接下来,“瑟瑟初看先集霰,峨峨旋见已成冰”则细致描绘了雪从开始的细小颗粒逐渐变为厚重冰晶的过程。

“轻飞急洒乱霏霏,楚水吴山尤自宜”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雪的动态美,以及它对不同地域的适应性。“大路楼台争改色,层城宫阙转生姿”则通过雪的覆盖,赋予了城市新的面貌,增添了节日般的喜庆气氛。

“翻时似浣红尘陌,舞处偏迷白玉墀”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雪比作洗涤尘埃的清流,以及在白玉台阶上翩翩起舞的精灵,生动地表现了雪的纯净与灵动。“凌空遥曳杂风飘,委谷填丘积不消”则描绘了雪在空中飘扬的姿态,以及它在山谷、丘陵上的累积。

“昔望兼时将度岁,今看合夜并连朝”两句,表达了人们对雪的长久期盼与今日雪降的喜悦。“为庆经冬方入地,谁言上世不封条”则借雪的降临,寄托了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敬畏。

“睹瑞欢歌何所致,春卿秉礼崇禋祀”两句,点明了人们欢庆的原因,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礼制的尊重。“同云聚景祷前生,赤日韬光斋后避”则体现了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通过祭祀活动表达的虔诚。

“共言六律失天司,赖有秩宗能感帝”两句,表达了人们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能够感化天帝的官员的敬仰。“秩宗美德合纯精,并操联辉雪比清”则进一步赞扬了官员的美德与纯洁,以及他们与雪的相似之处。

最后,“姑圣相逢曾问道,海神出见尽知名”两句,通过引用古代故事,表达了对智慧与知识的尊崇。“如盐持调商家鼎,愿糁梅实作和羹”则以生活中的例子,表达了对和谐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雪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德与礼仪的重视。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文寿承还姑苏

闻子扁舟将远适,令我幽居心不怿。

岂无白下诸贵游,不及吴门一佳客。

斗酒相逢何草草,不语但持归去好。

挟策耻为三上书,拂衣欲就五湖老。

江湖春涨桃花水,一路烟波通故里。

到处难辞解榻迎,及家好是秋风起。

形式: 古风

告中送顾仪部伯从佥宪齐东因柬臬台二三故人

江云横雨暗春天,万户朝开凝碧烟。

行子出门何意气,辉光马上揖金鞭。

白门杨柳风吹发,荏苒柔条不受折。

雨馀带湿如沾泪,总为游人伤离别。

春愁何处最关情,多病思乡失友生。

草色芊眠迷大路,川原迢递阻严程。

遥知稷下非谈辩,不记墙东隐姓名。

形式: 古风

送吴文选纯叔归养乃父阁老白楼公

相门才子胜前韦,一日思亲千里归。

不随禁闼鹓鸿侣,翻逐吴门乌鸟飞。

倾都冠盖怅追扳,陌上征人尽羡还。

远岫停云看正白,飘花点袖喜成斑。

芝兰会悦桑榆景,高堂昼日偏能永。

鱼美来从旧乞湖,莼香侍进经调鼎。

行乐江山桥梓春,翛然老少离风尘。

纷纷世上多父子,得似君家有几人。

形式: 古风

春日同李司业愚谷刘刑部范东宴陈太仆石亭马通政西玄于顾中丞东桥之瞻辰堂兼送蒋南冷太仆渡江

三月江城桃李华,阴阴杨柳绿藏鸦。

怀春正少淹留处,卜夜无过大隐家。

大隐城中不上关,忘形取醉禁言还。

簪合应占星是德,颜颓好似玉为山。

一堂宾主尽风流,奉寿千金白璧酬。

兰室香兼清论发,花枝色上劝杯浮。

繁弦急柱催深酌,雅调离声相间作。

他日席上无车公,纵有琴尊知不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