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练子宁的《灞陵樵牧为谢伯大赋》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诗中,诗人新筑茅堂,位置靠近翠绿的山丘,环境清幽,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古代灞陵(汉代长安附近)的风土人情,景色依稀可见。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山间的生活:拾柴之路崎岖湿滑,长满莓苔;林深处,竹笋和蕨类丰茂,是放牧的好去处。
诗人引用卜式和司马相如的典故,前者是汉代不愿做官而宁愿持金归隐的贤者,后者则是以布衣之身显达的才子。诗人借此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暗示自己不追求世俗功名,而愿像他们一样淡泊名利。最后,诗人想象未来在伐木之处,夕阳下牛角上挂着书卷,寓意着闲适的读书生活,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仕途名利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