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子(其二)

君在教头歌昔昔,妓看垂手落掺掺。

裙裥半将遮屐点,柘竿长是拄腰纤。

纤腰拄是长竿柘,点屐遮将半涧裙。

掺掺落手垂看妓,昔昔歌头教在君。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宴席或歌舞场景。"君在教头歌昔昔"暗示着主人或尊者在指挥歌舞,而"妓看垂手落掺掺"则描绘了舞妓们优雅地低垂双手,轻盈起舞的姿态。"裙裥半将遮屐点"写出了舞妓们的裙子下摆轻轻拂过鞋子,"柘竿长是拄腰纤"则形象地刻画了她们使用柘木制成的细长道具支撑身体,显得腰肢纤细。

接下来两句通过倒装,强调了柘竿和裙子的作用:"纤腰拄是长竿柘,点屐遮将半涧裙",再次强调了舞姿的曼妙。最后两句"掺掺落手垂看妓,昔昔歌头教在君"收束全诗,指出舞妓们专注表演,而主人则在一旁欣赏,指挥着整个歌舞的节奏。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画面感强,展现了清朝毛奇龄对古代宴会文化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01)

毛奇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字:大可
  • 号:秋晴
  •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23—1716

相关古诗词

双带子(其三)

楼高是处尽乌啼。柳外烟同翠眼迷。

流水落花春寂寂,浮家一槛近前溪。

溪前近槛一家浮。寂寂春花落水流。

迷眼翠同烟外柳,啼乌尽处是高楼。

形式:

双带子(其四)

春缸玉酒细鳞红。怨鸟啼花隔数重。

银子蒜垂帘押静,新开背面两鸾栊。

栊鸾两面背开新。静押帘垂蒜子银。

重数隔花啼鸟怨,红鳞细酒玉缸春。

形式:

双带子(其五)

谁向妆亭亭后别,望中烟雨带帆开。

丝回漫水蓝如袄,黛绕横山青似媒。

媒似青山横绕黛,袄如蓝水漫回丝。

开帆带雨烟中望,别后亭亭妆向谁。

形式:

双带子(其六)

红荷短间白荷长。细细风来细细香。

浓露滑篙联艇侧,同来到处问家乡。

乡家问处到来同。侧艇联篙滑露浓。

香细细来风细细,长荷白间短荷红。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