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姑苏台观雪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翻译

脂粉塘水在雪景间流淌,仿佛在洗濯当年宫女雪白的肌肤,使我一早起来,就激起了作诗的愿望。
白雪茫茫,何处寻西施的遗影?但见垂柳挂满了冰雪,像鬓发添上了白霜。
井口堆雪像舀满了银子,梅园的雪粉还沾着芳香,高高低低的屋顶上,堆积着美玉,上下闪光。
我把白居易的诗作吟唱,眼前浮现着当年吴王夫差的富贵景象。

注释

姑苏台:一名胥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胥山上,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与西施作乐于上。
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
索:应当。
何处觅(mì)西施?垂杨柳萧萧鬓(bìn)丝。
匙:此作动词,舀上。
藻井:此指壁有彩饰的井,与作为天花板形式之一的古建筑术语“藻井”不同。
参差:此指屋瓦高下不齐。
乐天词:白居易曾做苏州刺史,有《题灵岩寺》等诗。
乐天,白居易字。

鉴赏

这首诗名为《太常引·姑苏台观雪》,是元代文人张可久所作。诗人以断塘流水和凝脂比喻姑苏台的景色,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意境。他借早起寻觅诗意,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和对古代美女西施的想象,通过描绘垂杨柳和萧瑟的鬓丝,寓言时光流转和个人的青春易逝。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台上的建筑,用“银匙藻井”形容精致的装饰,“粉香梅谱”则象征着冬日的芬芳,而“万瓦玉参差”则描绘出雪后姑苏台的晶莹剔透,宛如玉砌。最后,诗人以白居易的乐曲为背景,感叹今日的繁华如昔日吴王盛世,流露出对盛世荣华的向往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景抒怀,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历史典故,展现了元代文人对姑苏台雪景的独特感受和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收录诗词(100)

张可久(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字:可久
  • 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肖像(林晋生作)可久
  • 籍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
  • 生卒年:约1270~1348以后

相关古诗词

太常引.黄山西楼

黄岩秋色雨频频。楼上着闲身。凉意逼羊裙。

更添得、砧声耳根。

寒香吹桂,暗苞绽橘,红日晓窗温。客至莫论文。

只坐守、方山看云。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少年游.别情

帕罗残粉浥啼痕。远岫湿寒云。

枫叶寒江,芦花夜雪,孤雁怕离群。

归来独对银釭坐,锦被待谁温。

歌谱羞拈,舞衣闲挂,何处不思君。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少年游.游鉴湖

美人歌舞竞湖中。秋镜簇春红。

载酒船来,洗花雨过,清似水晶宫。

御罗单扇题新字,争看蕺山翁。

石上棋残,松边曲破,策马入樵风。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忆秦娥

寻芳屦。出门便是西湖路。西湖路。

傍花行到,旧题诗处。瑞芝峰下杨梅坞。

看松未了催归去。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

形式: 词牌: 忆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