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春.郭外用宋人韵

草软沙平何处路,郭外即天涯。

板桥流水伤心地,带夕阳、点点明霞。

歌哭声中,纸钱灰里,知是谁家。参差油壁香车。

燕尾隔窗纱。归来三盏两盏淡酒,黄昏鸦乱风斜。

只有短檠如旧,依依为照寒花。

形式: 词牌: 越溪春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越溪春》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充满情感的画面。开篇“草软沙平何处路”,以自然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迷茫的氛围,仿佛在述说人生的无尽旅程和未知。接着,“郭外即天涯”一句,将空间感拉远,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距离的主题。

“板桥流水伤心地,带夕阳、点点明霞。”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哀愁的氛围。板桥、流水、夕阳、明霞,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情感的深沉与复杂。特别是“伤心地”三字,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感慨。

“歌哭声中,纸钱灰里,知是谁家。”这一段则将画面转向了更为具体的生活场景,通过“歌哭声”和“纸钱灰”这样的细节,展现了生离死别的悲痛与哀悼,同时也暗示了生命无常的主题。这里的“知是谁家”四字,既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

“参差油壁香车。燕尾隔窗纱。”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浪漫的场景,油壁香车与燕尾隔窗纱,既体现了生活的奢华与美好,也与前面的哀愁形成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归来三盏两盏淡酒,黄昏鸦乱风斜。”这两句通过饮酒和黄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自我慰藉。淡淡的酒意,伴随着黄昏的乌鸦和斜风,构成了一幅既宁静又略显寂寥的画面。

最后,“只有短檠如旧,依依为照寒花。”以“短檠”(小灯)为喻,强调了在艰难时刻,唯有回忆与过去的一点温暖能够给予心灵慰藉。这不仅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生命中不灭希望的寄托。

整体而言,《越溪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生死、离别、孤独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与希望的努力。

收录诗词(244)

曹贞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升阶、迪清。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 字:升六
  • 号:实庵
  • 籍贯: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
  • 生卒年:1634~1698

相关古诗词

御街行.和阮亭赠雁

寒芜极目连三楚。雁阵惊相语。

一声长笛出高楼,渺渺断云天暮。

江深月黑,霜寒人静,独自衔芦去。

遥峰恰是衡阳数。寂寞潇湘雨。

无端孤客最先闻,嘹呖乱帆南浦。

只影横空,相逢何处,红蓼洲边路。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祝英台近.赋得更脱红裙裹鸭儿

浦风回,村路远。画楫弄还倦。

闲唼浮萍,乳鸭两三点。

任他次第呼名,竹弓休射,怕惊起、睡鸳波面。

绣裙茜。忽地蘸水空明,花影碎凌乱。

犹带残霞,混入也难辨。

笑携女伴归来,满身荷露,浑疑是、巫山行遍。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木稼

玉珑松,冰纤软。扑面柳花乱。

满目琳琅,疑向画中看。

非关青女初来,天风微送,任月地、云阶都遍。

莫吹散。掩映三尺瑶华,弄影倍轻倩。

片片空蒙,银海也生眩。

谁搏圆璧方圭,零珠断粉,是碧落、天孙偷剪。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一丛花.并蒂莲

碧幢翠盖舞风轻。照水两亭亭。

金塘好暖鸳鸯睡,孤飞下、宿鹭还惊。

汉殿双栖,江东并嫁,一样晓妆明。

更疑人傍楚皋行。解佩悄无声。

红衣对拂光凌乱,平分取、玉露金茎。

臂是同弯,心怜共苦,丝引暗愁生。

形式: 词牌: 一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