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六月十二日夜闻蛩

解衣欲就寝,皎月当窗入。

何来蟋蟀吟,枕畔数声急。

想为报秋信,先期鸣唧唧。

咽露已含凉,振羽犹无力。

听久不成眠,旋起披衣立。

徘徊倚轩楹,往事堪追忆。

忆我少年时,感秋多叹息。

亦知终何禆,兴逼不能默。

程子乃达者,见猎有喜色。

我岂如彼贤,好吟实旧习。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闰六月十二日夜闻蟋蟀鸣叫的情景,细腻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解衣欲就寝,皎月当窗入”,描绘了诗人准备休息时,窗外皎洁的月光映入室内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氛围。

接着,“何来蟋蟀吟,枕畔数声急”两句,生动地捕捉到夜深人静之时,突然传来几声急促的蟋蟀叫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引起诗人的注意。

“想为报秋信,先期鸣唧唧”则推测蟋蟀鸣叫可能是为了预告秋天的到来,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昆虫以情感和智慧,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咽露已含凉,振羽犹无力”通过描述蟋蟀在露水中的状态和振翅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凉意和蟋蟀的疲惫,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和季节更替。

“听久不成眠,旋起披衣立”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倾听蟋蟀鸣叫,直至难以入睡,最终起身披衣而立,这一细节体现了他对自然声音的深深着迷和内心的触动。

“徘徊倚轩楹,往事堪追忆”则将思绪从自然引向个人的情感世界,诗人倚靠在窗边,回想起往昔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思考。

最后,“忆我少年时,感秋多叹息”直接点明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以及对秋天带来的季节变化所引发的复杂情绪。

“亦知终何禆,兴逼不能默”表达了诗人虽然知道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但内心的情感却无法抑制,不得不表达出来。

“程子乃达者,见猎有喜色”引用了程子(程颐)的故事,与诗人形成对比,程子见到猎物有喜悦之情,而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变迁,更多是感慨和反思。

“我岂如彼贤,好吟实旧习”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情感表达方式的认同,尽管他可能不如程子那样达观,但他喜欢吟诗的习惯却是长久以来形成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生命循环的感慨,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信

白帝传金令,霓旌已启途。

祝融收后队,素籁是前驱。

气爽寒疑近,天空远若无。

何须愁代谢,徙倚弄修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月夜泛舟

泛月开轻舫,微风送棹歌。

一轮悬玉镜,千叠涌金波。

鱼跃蘋花动,萤流烛影过。

犹闻箫鼓急,别殿按云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侍郎梁诗正旧日讲学臣也以父年届七旬乞与二品封诰特允所请并赐以诗

旧日文章彦,熙朝卿贰班。

重邀花诰宠,不异綵衣斑。

堂有槐三本,门如水一湾。

更思跻寿世,希瑞遍尘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题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图

飞觞醉月共游盘,银烛烧阑兴未阑。

漫惜光阴如过客,于今已作画图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