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闻军中?栗声,感赋

何处霜箛彻。望高秋、毡庐四野,绣旗明灭。

摇动星河三峡影,坏垒乌头如雪。

听一阵、呜呜咽咽。

马上谁携葡萄酒,伴将军、醉卧沙场月。

冰堕指,泪流血。男儿到此肝肠裂。

拥残镫、吴钩笑看,梦魂飞越。

日暮金微移营去,白羽千军催发。

更几点、遥天鸿没。

驻马蓬莱传烽小,正咸阳、桥上人初别。

清夜起,唾壶缺。

形式:

鉴赏

这首《金缕曲》描绘了边塞战场的壮阔景象与悲壮情感,充满了浓厚的战争氛围和深沉的历史感。

开篇“何处霜箛彻”,以霜箛(古代乐器)的悠扬之声引出对边疆的遐想,暗示了战争的远征与艰苦。接着“望高秋、毡庐四野,绣旗明灭”描绘了一幅辽阔而苍凉的边塞秋景图,毡庐与绣旗在风中飘扬,既展现了边疆的风貌,也预示着战争的烽火即将燃起。

“摇动星河三峡影,坏垒乌头如雪”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战场的景象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星河、三峡、乌头(古代兵器)等元素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残酷的战争画面。听“一阵、呜呜咽咽”的号角声,仿佛能听到将士们的悲壮与哀伤,与“马上谁携葡萄酒,伴将军、醉卧沙场月”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战士们在生死边缘的豪情与无奈。

“冰堕指,泪流血”直接描绘了战场上的残酷,手指被冻伤,泪水与鲜血交融,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惨烈。接下来“男儿到此肝肠裂”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战士们面对生死抉择时的痛苦与决绝。

“拥残镫、吴钩笑看,梦魂飞越”则通过战士们在战后的片刻宁静中,回忆与憧憬,展现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向往自由的渴望。日暮时分,“金微移营去,白羽千军催发”,军队在夕阳下移动,准备再次出发,预示着战争的循环与无尽。

最后“更几点、遥天鸿没。驻马蓬莱传烽小,正咸阳、桥上人初别。清夜起,唾壶缺”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场景,烽火渐熄,人们在夜晚的寂静中告别,象征着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然而,战争的创伤与记忆却如同缺损的唾壶,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壮美,以及士兵们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和平的渴望,是清代末年对边疆战争深刻思考的艺术作品。

收录诗词(113)

张尔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

绛绡单,铅泪湿,银鸭爇香脑。

可奈春寒,怀抱被花恼。

断肠一院流莺,落红帘幕,?残笛、将花千绕。庾郎老。

醉墨题遍罗裙,花枝鬓边袅。

翠被栖香,容易玉绳晓。

纤纤澹月笼纱,酒浓花艳,梦不到、谢家池沼。

形式:

青玉案.和方回韵

垂杨绿遍来时路。更几日、雕鞍去。

夜夜随君残梦度。钿钗金雀,画笼朱鹉。

都是思量处。彩云一别朝还暮。愁诵燕台旧题句。

蜡炬成灰天未许。

帕罗沾惹,那时红泪,空化西楼雨。

形式:

清平乐

琐窗朱户。寂寞閒庭宇。斜倚绣帘吹柳絮。

香透满身红雨。小园竟日谁来。伤春病酒情怀。

解道方回肠断,江南梅子黄才。

形式:

祝英台近

烛烟凉,筝雨歇,帘影熨秋水。

一寸横波,人倚画屏背。

玉笙吹起春魂,翻阶红药,尽消受、看花情味。

和残醉。经年袖粉零啼,香冷合欢被。

钿缕双蝉,潘鬓竟憔悴。

此情欲说还休,彩云归梦,祗明月、照人无睡。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