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灾词

神地出渊泉,商羊向天舞。

电火烧黑空,雷车震金鼓。

大块噫风吹黄沙,黄沙须臾化为雾。

此时阴气一何盛,蚓嘘云兮鬼啸雨。

雨绳绳兮云蒸蒸,天惨惨兮朝复莫。

嗟尔长淮之民,何生而苦。方馑而饥,方疫而愈。

乃有此患,普及于汝。地涌水泉,天降淫雨。

浩浩之势,包山逾阜。汝居无庐,汝耕无土。

汝口嗷嗷,其谁安诉。

吾闻尧水凡九年,民虽昏垫不失所。

愿我君王发德音,一变悲号作歌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闵灾词》由宋代诗人徐积创作,描绘了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景象,以及对君王发出的祈求,希望他能发出仁德之声,改变民众的悲痛,使之变为欢歌。

开篇以“神地出渊泉,商羊向天舞”描绘了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接着“电火烧黑空,雷车震金鼓”进一步渲染了雷电交加、风雨交加的恐怖场景。随后,“大块噫风吹黄沙,黄沙须臾化为雾”描述了狂风卷起黄沙,瞬间形成浓雾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灾害的威力。接下来,“此时阴气一何盛,蚓嘘云兮鬼啸雨”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阴气之盛,以及雨势之猛,仿佛连蚯蚓都在嘘云,鬼魂在呼啸着降雨。

“雨绳绳兮云蒸蒸,天惨惨兮朝复莫”则进一步描绘了雨水连绵不绝,乌云密布,从早到晚都看不到晴朗的天空。最后,“嗟尔长淮之民,何生而苦。方馑而饥,方疫而愈。乃有此患,普及于汝”表达了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同情,他们正遭受饥荒、疾病和自然灾害的多重打击。

“地涌水泉,天降淫雨。浩浩之势,包山逾阜”再次强调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洪水泛滥,淹没了高山,破坏了土地。“汝居无庐,汝耕无土。汝口嗷嗷,其谁安诉”则描绘了百姓无家可归、无法耕种的悲惨境遇,他们的生活陷入了绝望之中。

最后,“吾闻尧水凡九年,民虽昏垫不失所。愿我君王发德音,一变悲号作歌舞”寄托了诗人对君王的期望,希望他能像古代圣贤尧一样,发出仁德之声,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将哀伤转化为欢乐。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君主的期待。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复古颂

其难其难,道亦大艰,或缺或完。

战国盗窃,嬴秦暴孽,遗风馀烈。

所存几何,枯株之柯,填源之波。

汉得天下,方有学者,其徒盖寡。

孝文孝武,稍稍复古。仲舒之伍,巉岩峥嵘。

穷先王经,道乃大明。

西汉之风,与三代同,实儒之功。

晋魏寇雠,学者寖浮,不源而流。

齐梁之閒,斧斫刀剜,大朴益残。

隋唱唐和,元气尽破,为斯文祸。

学者皇皇,赋道大光,六经逃藏。

冶容艳肤,绣衣红襦。众奔群趋,若大有为。

谓之背驰,终身寒饥。

物不终盛,皇帝有命,万口齐庆。

复明经科,大张网罗,海隅山阿。

麟之奔奔,凤之轩轩,龙之蜿蜿。

会稽之竹,昆崙之玉,牛山之木。

逢蒙执射,伯乐进马,造父御驾。

琴瑟既更,韶音游声,复还于今。

唐虞之谟,夏商之书,其庶几乎。

天下之赋,摧缩消沮,迷失道路。

革万世弊,兴万世利,繄我皇帝。

臣敢不歌,流为大和,百世不磨。

形式: 四言诗

暴雨

玉女投壶天大笑,千寻火炬当空照。

老龙行迟天忽怒,雷车壮士?连鼓。

黑鳞铁甲十万许,急把银河倾作雨。

形式: 古风

思诚斋夜坐

胸中不平气,忽然凌太虚。

无人哭一声,半夜思唐衢。

形式: 五言绝句

逃席

主人虽好事,其来不知几。

胡不筑高垣,胡不关重扉。

不敢直道退,遂由邪径归。

饮过即有疾,何以慰亲闱。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