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望乡台》,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诗人描绘了一幅游子登高远眺,思念故乡的凄美画面。
首句“一登还一望”,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动作——登高远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描述,而是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每一次的登高,都伴随着一次对远方家乡的凝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渴望。
接着,“一望复惆怅”将情感推向高潮。每一次的眺望,都带来了更深的失落与哀愁。这种“复”字的运用,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反复波动,以及对故乡不可触及的无奈与痛苦。
“乡关望不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故乡,那个承载着诗人无数回忆与情感的地方,此刻却遥不可及,无法触及。这种无法实现的愿望,让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极致的悲凉。
最后,“泪落荒台上”,以形象的画面收尾。泪水,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是诗人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楚与哀伤。荒台之上,泪水滑落,不仅渲染了环境的荒凉,更凸显了诗人孤独与绝望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无尽的哀愁。胡奎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对家的渴望与思念,以及面对现实无法实现愿望时的无奈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