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能入城中乞食否,莫辞尘土污袈裟。
欲知住处东城下,绕竹泉声是白家。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一位贫穷的和尚乞讨食物的场景,展现了他对佛教僧侣生活状况的关注。诗中的“能入城中乞食否,莫辞尘土污袈裟”两句表达了和尚虽身处尘世,但仍需面对生计所迫之苦难。同时,这也体现出白居易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同情心。
“欲知住处东城下,绕竹泉声是白家”这两句则描绘了和尚的住处环境,是一幅清幽的山水田园风光图。其中,“白家”指的是诗人自己,这里通过泉水之声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对于清净生活状态的向往。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画面,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
行过关门三四里,榴花不见见君诗。
忆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应上郡楼。
万里月明同此夜,黄河东面海西头。
野狐泉上柳花飞,逐水东流便不归。
花水悠悠两无意,因风吹落偶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