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唯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相对向斜阳凄怨。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忍抛得,泪如线。故巢似与人留恋。

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

又生恐、重帘不卷。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

休更问,恨深浅。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漂泊异乡后回归故里的感慨和对家园的深深眷恋。"瀚海飘流燕"以燕子比喻自己,形象地表达了长期在外的游子心境。归来后,面对熟悉的庭院,虽有旧日伴侣相伴,但物是人非,不禁感到凄凉和哀怨。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词人感叹自己的愁苦无处倾诉,对于世事变迁已经习以为常,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沧桑感。"忍抛得,泪如线"更是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悲痛。

"故巢似与人留恋",写燕子对旧巢的依恋,象征着词人对故乡的执着。"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通过燕子的落泥,寓言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词人试图修补旧巢,珍视每一片断红,但又担心重帘不卷,无法相见,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描绘了春天寂静的景象,暗示了与亲人之间的阻隔,如同隔着蓬莱仙山,难以相见。最后,词人以"休更问,恨深浅"收束,表达了不愿再追问离别之痛,深沉的哀愁无需多言。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凄美的怀乡词,展现了梁启超在动荡时代中的个人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46)

梁启超(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江南(其一)宝云楼夏日即兴

吾庐好,气象绝清高。

生意古今惟种树,雄心朝暮惯听潮。何处著尘劳。

形式:

忆江南(其二)

开卷罢,随意一凭阑。

浴海朝霞明万木,当窗斜日照千帆。此际几人闲。

形式:

忆江南(其三)

长日静,不放画帘垂。

入座飞花争燕子,上阶蝴蝶戏猫儿。忙杀为阿谁。

形式:

忆江南(其四)

将进酒,市远味难兼。

牛湩朝朝调麦饭,鱼羹顿顿供椒盐。不管老饕嫌。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