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衔尾洋洋石上镌,或依于藻或依莲。
梦占周室中兴日,刻自唐人多历年。
隐见有时非强致,丰凶当岁必开先。
太平谁谓真无象,罩罩还歌乐与贤。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刘叔子的作品,题为《观石鱼嗣刘忠顺韵》。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赏石上雕刻之美,并借此寄寓深远的历史感慨和政治理想。
"衔尾洋洋石上镌,或依于藻或依莲。" 这两句表明诗人面对的是一块精美绝伦的石头,上面雕刻着鱼儿戏水的情景,或是与荷花相依,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梦占周室中兴日,刻自唐人多历年。"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历史感和政治理想,他梦想着能回到周朝那种盛世的景象,但又意识到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自唐朝以降,已经过去了很多年。
"隐见有时非强致,丰凶当岁必开先。" 这两句诗人在说,即使是好的预兆也有可能不是强迫的表现,而对于一年中是否会有好事发生,则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
"太平谁谓真无象,罩罩还歌乐与贤。"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即在一个太平盛世里,人们常常认为没有什么灾难或不祥之物,但诗人却觉得即使如此,也还是有许多值得歌颂和赞美的善行与英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石上雕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政治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详
竹树深藏远市哗,吾庐真似野人家。
幽禽就浴阶前水,游蝶来寻几上花。
心地幸无闲事扰,眼尘还有好书遮。
浮生如此亦堪老,世路驱人底有涯。
木落天高庙妥灵,去来潮汐绕山青。
年登民俗饶怡乐,海近蛟虬入杳冥。
万里一身头既白,清樽三奠德惟馨。
出门更合烧沈炷,青草连云接洞庭。
鉴山最有登临胜,门巷萦回知几重。
此日楼头瞻御墨,何时天上睹飞龙。
关河痛隔鱼纹断,臣子遥申虎拜恭。
欲托离骚写愁思,涉江何处采芙蓉。
吸尽西江说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