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

大儿怜余老,艰苦知自持。

小儿初学语,喃喃索饼饴。

两女强解事,绕膝向我啼。

问女一何啼,哀哀前致词。

无衣长苦寒,无食长苦饥。

况复当弱龄,值此深秋时。

严风杂浩雪,凛冽摧肌皮。

粗絺裹枵腹,性命安能支。

听之生惭赧,欲答心先悲。

心悲强欢笑,握手双提携。

抚摩为拭泪,甘言相戏欺。

缅彼蒙袂子,困阨尝如斯。

嗟来耻不食,沟壑分所宜。

奈何小儿女,亦同罹此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面对家庭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与子女之间的互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老人对子女的关爱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首句“大儿怜余老,艰苦知自持”,开篇即点明老人的年迈和生活中的困难,但老人仍能自我克制,显示出坚韧的品格。接着,“小儿初学语,喃喃索饼饴”描绘了幼小子女的天真与需求,与上文形成对比,凸显出家庭的不完整和生活的不易。

“两女强解事,绕膝向我啼”则展示了稍大的女儿对老人的理解与依赖,她们围绕在老人身边哭泣,既表现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也暗示了生活的压力。接下来的对话“无衣长苦寒,无食长苦饥”,直接揭示了家庭面临的物质匮乏问题,尤其是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这种痛苦更为深刻。

“况复当弱龄,值此深秋时。严风杂浩雪,凛冽摧肌皮”进一步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强调了外部条件的残酷。而“粗絺裹枵腹,性命安能支”则将这种影响具体化为身体的痛苦,形象地表达了生存的艰难。

“听之生惭赧,欲答心先悲”表现了老人在听到孩子们的诉苦后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子女的怜悯,也有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自责。接下来的“心悲强欢笑,握手双提携”描述了老人试图以微笑掩饰内心的悲伤,同时努力与孩子们保持亲近,体现了其坚强与慈爱并存的一面。

“抚摩为拭泪,甘言相戏欺”则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细节,展现了老人试图用安慰的话语和轻柔的动作来缓解孩子们的痛苦,尽管这可能只是暂时的慰藉。

最后,“缅彼蒙袂子,困阨尝如斯。嗟来耻不食,沟壑分所宜。奈何小儿女,亦同罹此危”总结了整个情境,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普遍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孩子们无辜遭受苦难的感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情感的交织,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家庭的生活状态和人性的光辉。

收录诗词(1263)

戴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劝农

喈喈仓庚鸣,阴阴膏雨滋。

田家勤力作,所惧违天时。

丁男事南亩,妇孺饷东菑。

烈日曝尔体,毒涝煎尔肌。

岂不悯劳悴,生人道在斯。

拮据幸有秋,衣食固其资。

时或岁不稔,室家良苦饥。

孰是任鲁莽,丰裕而能期。

欢言劝时务,壶餐聊尔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夏日偕云浦鹤亭郊外纳凉(其一)

积雨负花期,雨霁兴难遏。

联袂出城闉,迎眸森翠列。

重荫晦平皋,茶瓜藉莎蘖。

莲净心亦清,清谈义超越。

凉飙度深香,烟霏互兴灭。

何必觅芳尊,己觉炎威歇。

形式: 古风

夏日偕云浦鹤亭郊外纳凉(其二)

泽阅怀已澄,念复前山结。

引步缘沟塍,菰蒲度曲折。

流水淡容与,高云驻修樾。

披襟畅遐睇,西峰翠如涅。

羲驭顿阴厓,游情眷芳洁。

凉飔不断吹,惆怅林泉别。

形式: 古风

喜犹子秉瑛乡试报捷

夜眠不能寐,起视天未明。

少顷闻报录,云有瑛侄名。

听言色忽变,失喜心若惊。

欢呼旋默坐,呜咽泣有声。

妻孥怪趋问,不自得其情。

呼瑛执其手,双泪流纵横。

自尔丧尔亲,尔年甫弱龄。

万苦至今日,我语尔谛听。

尔祖隶辽东,家室久飘零。

年老望儿孝,赤手空经营。

尔父真克家,助我如鹡鸰。

我后捷南宫,三载留燕京。

独任力不支,亲重身命轻。

兼之教尔辈,冀望兴门庭。

积劳成沈疴,奄逝尔伶俜。

平生旧相识,生死不渝盟。

况是同怀子,岂不当力承。

伯母虽若母,唯恐异所生。

保护常自任,时与共寝兴。

梦中啼索父,感我同悲鸣。

携尔至河间,教育堪自凭。

岂意岁奇凶,饿殍填沟塍。

旋即得凶问,我父耄倦勤。

举室陷危地,肝肠碎裂崩。

众口且莫保,安顾膝前婴。

此境逾三年,万死势甫平。

继复屡遭难,延师力不能。

朝夕自训迪,提命尔能聆。

为长心愈苦,梦寐无时宁。

惧我年就衰,不获见尔成。

尔今幸举乡,天地非无情。

聊足谢吾责,亦慰尔父灵。

尔其重勉旃,慎勿隳厥行。

语罢命杯酌,欢饮浊复清。

颓然忽大醉,懵然天已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