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曹宗臣惠双溪集

君不见东阳沈隐侯,君不见宣城谢玄晖。

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于溪。

千载却有曹夫子,天借古人作诗地。

家在东阳宝婺边,官在宣城莲幕里。

溪光滴作两眼明,溪秀吐作五字清。

开卷看来掩卷坐,词波跳作双溪声。

无人写作双溪操,收拾新篇句中妙。

莫将沈谢鸿雁行,便与猗那荐清庙。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可曾见过东阳的沈隐侯,又怎能忘记宣城的谢玄晖。
他们的居所分别在两条清澈溪流旁,他们的诗句比溪水还要纯净。
千年之后还有曹夫子,上天赐予他们作诗的天赋。
沈隐侯家在东阳的宝婺之地,谢玄晖则在宣城的莲幕任职。
溪水的光芒照亮他们的眼眸,溪水的秀美化为五言诗句。
翻开书卷,闭上眼睛,仿佛听见词句如溪水跳跃的声响。
无人能再写出像他们那样的《双溪操》,只能珍藏他们新篇中的巧妙之处。
不要将沈、谢的才情比作鸿雁群行,他们的诗篇应被供奉在清庙之中。

注释

沈隐侯:东阳的著名文人。
谢玄晖:宣城的诗人,谢朓。
双溪:指沈隐侯和谢玄晖的居所附近的溪流。
曹夫子:指曹操,这里泛指有才华的诗人。
宝婺:古代地名,东阳的一个区域。
莲幕:古代官署名,指宣城的官职。
词波:比喻诗词的韵律波动。
双溪操:可能是一种以双溪为主题的乐曲或诗篇。
猗那:古代祭祀时的一种祭品,此处代指诗篇。
清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此处指尊敬和推崇诗人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谢曹宗臣惠双溪集》。诗中通过对比东阳沈隐侯与宣城谢玄晖两人的清高境界和他们的诗句之美,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和高洁人格的赞美。

“君不见东阳沈隐侯,君不见宣城谢玄晖。”开篇即提及两位隐逸之士,他们的名字与他们所居之地紧密相连,彰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

“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于溪。”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强调了两位隐逸之士的诗句之清新,它们如同溪水一般清澈见底。

“千载却有曹夫子,天借古人作诗地。”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与文学传承的敬仰之情。曹夫子可能指的是曹操,这里用来代表古代的诗人,而“天借古人作诗地”则是一种比喻,意味着自然景观是历代文人创作的灵感之源。

“家在东阳宝婺边,官在宣城莲幕里。”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职务所在地,将个人经历与自然美景相结合。

“溪光滴作两眼明,溪秀吐作五字清。”这里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溪水对心灵的洗涤作用,以及它如何激发简单而纯粹的诗句。

“开卷看来掩卷坐,词波跳作双溪声。”诗人在阅读与创作之间徜徉,溪流的声响似乎就是他的诗文节奏。

“无人写作双溪操,收拾新篇句中妙。”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他从自然美景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新的诗篇。

最后,“莫将沈谢鸿雁行,便与猗那荐清庙。”诗人似乎在提醒读者,不要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流俗之作相提并论,而是应该像古代隐逸那样,将自己置于清净的环境中去感受和创作。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尊崇,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生活和纯粹艺术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谢湖州太守王成之给事送百花春糟蟹

乌衣巷里批敕手,整顿乾坤渠尽有。

天风吹入水精宫,一夜阳和遍花柳。

爱杀苕溪波底云,揉云酿出蒲萄春。

更挼百花作香尘,小槽溅破真珠痕。

一杯吸尽太湖月,郡斋忽念山中客。

远浇白首草玄人,伯雅仲雅俱清绝。

一介不肯遣长须,却遣郭索持尺书。

二执戈者争走趋,登彼糟丘劝腹腴,可怜郭索与陆谞。

不傍贵人热门户,却访诚斋老病翁,多谢苕溪贤地主。

形式: 古风

谢福建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

黄金白璧明月珠,清歌妙舞倾城姝。

他家都有侬家无,却有四壁环相如。

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饱蠹鱼。

故人远送东坡集,旧书避席皆让渠。

儿时作剧百不懒,说著读书偏起晚。

乃翁作恶嗔儿痴,强遣饥肠馋蠹简。

老来万事落人后,浪取故书遮病眼。

病眼逢书辄著花,笔下蝇头成老鸦。

病眼将奈故书何,故书一开一长嗟。

东坡文集侬亦有,未及终篇已停手。

印墨模糊纸不佳,亦非鱼网非科斗。

富沙枣木新雕文,传刻疏瘦不失真。

纸如雪茧出玉盆,字如霜雁点秋云。

老来两眼如隔雾,逢柳逢花不曾觑。

只逢书册佳且新,把玩崇朝那肯去。

东坡痴绝过于侬,不将一褐易三公。

只将笔头挂月胁,万古凡马不足空。

故人怜我老愈拙,不寄金丹扶病骨。

却寄此书来恼人,挑落青灯搔白发。

形式: 古风

谢谭德称国正惠诗

今年日瘦天不喜,玉皇颜惨方诸泪。

草木无光红紫迟,春半何曾有春意。

谁将好手挽春回,割取锦江春色来。

七星桥边杨柳动,百花潭上桃李开。

乃是国子先生赠诗卷,笔下东风随手转。

君不见李家谪仙吟掉头,解道峨眉山月半轮秋。

又不见苏家老仙冰啄句,更说只恐夜深花睡去。

先生办著锦绣肠,朅来西湖山水乡。

乞君湖山入诗囊,法嗣两仙一瓣香。

形式: 古风

谢襄阳帅杨侍郎用辘轳体

合志同宗忆嗣清,寻盟继好感难兄。

关西伯起今夫子,后世子云重易经。

金薤银钩诒妙墨,貂裘玉札寄交情。

本朝未有杨家相,留待公归两两星。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