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篇寄府教景熙

朝游扶桑根,不折拂日枝。

莫食楚萍实,掬海见虹霓。

黄鹄别我影,目尽汉水湄。

况复衔其子,风露何当归。

飘萧软桂丛,零落紫苔衣。

梦魂知尔处,落羽在瑶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远游篇寄府教景熙》是宋代诗人谢翱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诗人远游时的内心世界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朝游扶桑根,不折拂日枝”以“扶桑”象征着遥远的东方,诗人清晨便启程,向着那光辉灿烂的东方进发,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接着“莫食楚萍实,掬海见虹霓”则以楚地的浮萍为喻,告诫自己不要贪图眼前的安逸,而应像掬起海水就能看见彩虹一样,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黄鹄别我影,目尽汉水湄”中,黄鹄(即天鹅)象征着高洁与自由,诗人与之告别,仿佛是与过去的自我告别,目光望向汉水的边缘,暗示着对新生活的期待与探索。接下来“况复衔其子,风露何当归”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回归的渴望,黄鹄带着它的孩子,却不知何时能回到温暖的巢穴,诗人亦如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忧虑。

“飘萧软桂丛,零落紫苔衣”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桂树在秋风中摇曳,紫苔覆盖着衣物,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最后“梦魂知尔处,落羽在瑶池”中,“瑶池”常被用来形容仙境或理想之地,诗人虽然身在凡尘,但梦魂却能到达理想之地,与友人相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峨眉老人别子歌

峨眉有老人,奉命过嵩少。

天风吹西翼,冉冉明夕照。

湿尘纷堕天,发白更待报。

有子为异物,不得入家庙。

恸哭东南云,相望沧海峤。

青鸟年年来,寄书久不到。

形式: 古风

琼花引

后土祠前车马道,天人种花无瑶草。

英云蕊珠欲上天,夜半黄门催进表。

酒香浮春露泥泥,二十四桥色如洗。

阴风吹雪月堕地,几人不得扬州死。

孤贞抱一不再识,夜归阆风晓无迹。

苍苔染根烟雨泣,岁久游魂化为碧。

形式: 古风

短歌行

秦淮没日如没鹘,白波摇空湿弦月。

舟人倚棹商声发,洞庭脱木如脱发。

寒螀哀啼众芳歇,晨梳青林望吴越。

吴歈越吟浪花舞,秋槎湿剑归无所。

愁生酒醒闻山鸡,石镜飞花汗如雨。

起招如意击树枝,为君悲歌君泪垂。

形式: 古风

秋日拟塞上曲

落日墩堭北,妖星太白西。

凉风吹沙碛,帐下玉人啼。

吹沙复吹草,嘶马未知道。

醉后闻塔铃,胡天忽如扫。

野驼寻水向月行,露下胡儿食秋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