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令(其二)

嫩寒侵帐弄微霜。客泪不成行。

料得黄花憔悴,何日赋归装。楼独倚,漏声长。

暗情伤。凄凉况味,一半悲秋,一半思乡。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翻译

微微的寒气穿透帐幔,带来一丝薄霜。旅人的眼泪无法成行落下。
我猜想那菊花一定憔悴了,何时才能整理行装回家呢。独自倚在高楼,滴答的漏壶声显得格外漫长。
内心深处的情感悄然受伤。这份凄凉,一半是秋天的萧瑟,一半是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注释

嫩寒:轻微的寒意。
侵帐:穿透帐幔。
黄花:指菊花,象征秋天。
归装:回家的行装。
漏声:古代计时器漏壶的声音。
暗情:隐藏在心底的情感。
一半悲秋:秋天带来的哀愁。
一半思乡:对家乡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诉衷情令(其二)》是宋代词人陈允平的作品。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思乡的画面。"嫩寒侵帐弄微霜",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夜的寒意,以及词人被薄霜侵扰的孤寂感受。"客泪不成行",表达了词人离家在外,思乡之情难以抑制,泪水涟涟,无法成行。

"料得黄花憔悴"借黄花凋零,寓言自己远游他乡,身心疲惫,如同黄花般憔悴。"何日赋归装"则直接表达了对归乡日期的期盼和无奈,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楼独倚,漏声长",通过描绘词人独自倚楼,倾听滴漏声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漫长等待的情绪。"暗情伤"直抒胸臆,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深深哀伤。

最后两句"凄凉况味,一半悲秋,一半思乡",将词人的凄凉心境与季节的悲秋融为一体,表达了词人内心一半是对秋季萧瑟景象的感伤,另一半则是对家乡无尽的思念。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浓郁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迎春乐(其二)

江湖十载疏狂迹。红尘里、倦游客。

驻雕鞍、问柳东风陌。花底帽、任敧侧。

斗酒百篇呼太白。傲人世、醉中一息。

何日归赋来,水之南、云之北。

形式: 词牌: 迎春乐

迎春乐(其三)

依依一树多情柳。都未识行人手。

对青青、共结同心就。更共饮、旗亭酒。

褥上芙蓉铺软绣。香不散、彩云春透。

今岁又相逢,是燕子、归来后。

形式: 词牌: 迎春乐

迎春乐(其一)

垂杨影下黄金屋。东风渐、粉香熟。

恨当年、有约骖鸾速。误一枕、红云宿。

带眼宽移腰似束。怪何事、褪红销绿。

背面立秋千,羞人问、连环玉。

形式: 词牌: 迎春乐

还京乐

彩鸾去,适怨清和,锦瑟谁共理。

奈春光渐老,万金难买,榆钱空费。岸草烟无际。

落花满地芳尘委。翠袖里,红粉溅溅,东风吹泪。

任鸳帏底。宝香寒、金兽慵熏绣被,依依离别意味。

琼钗暗画心期。倩啼鹃、为催行李。

黯销魂,但梦逐巫山,情牵渭水。

待得归来后,灯前深诉憔悴。

形式: 词牌: 还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