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发髻、面容以及她那仿佛雨后巫山般翠绿的秀发。诗人运用了“香鬟”、“三尺绾芙蓉”这样的词语,生动地刻画出女子发髻的香气和形状,如同芙蓉花一般娇嫩。接着,“翠耸巫山雨后峰”一句,将女子的秀发比作雨后巫山的翠峰,既突出了秀发的青翠欲滴,又赋予了它一种动态之美,仿佛是自然界的灵韵在女子身上得以体现。
“斜倚玉床春色去”,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姿态,她斜倚在玉床上,似乎带着春天的气息离去,充满了诗意的浪漫。最后,“鸦翎蝉翼半蓬松”则以“鸦翎”和“蝉翼”为喻,形容女子发间的装饰或发丝的轻盈状态,蓬松而富有层次感,如同鸦羽和蝉翼般细腻而优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女子发饰和姿态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和内在的气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女性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