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沉香拄杖奉寄总老戏呈句偈

七尺潜虬出海污,久同病士御三车。

旃檀彫断终非相,薝卜芬芳漫散花。

绝是离非参妙用,穿云涉水伴生涯。

东林大士还知否,止此无言是作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以沉香拄杖为引子,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修行智慧。诗人沈辽以“七尺潜虬出海污”开篇,以“潜虬”比喻自己的心灵,虽身处世俗的污浊之中,却能保持高洁与坚韧,如同深藏于海中的巨龙,不为外界所扰。

“久同病士御三车”一句,借“病士”自比,暗示自己在尘世中如同患病之人,需借助“三车”——即佛法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来渡过人生的苦难,寻求内心的解脱。

“旃檀彫断终非相,薝卜芬芳漫散花”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对佛法的理解。旃檀(佛像)虽被雕刻得精美绝伦,但终究不是真正的佛性;薝卜(佛花)虽散发香气,却也只是外在的表象。这两句强调了内在精神的追求远胜于外在形式的装饰。

“绝是离非参妙用,穿云涉水伴生涯”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过程的理解。真正的修行在于超越是非的束缚,体悟佛法的微妙之处,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无论是穿越云雾还是跋涉山水,都是修行的一部分。

最后,“东林大士还知否,止此无言是作家”一句,以东林大士(指唐代高僧道宣)为例,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者无需言语,其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不仅是对东林大士的尊敬,也是对自己修行境界的自信与肯定。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对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公诩游西禅新阁

清溪水浮青油幕,漾漾轻舟上西郭。

高林参天转山脚,山上黄叶山前落。

西禅道人屹重阁,松风泠泠半天作。

左江右湖若可酌,青山四围走巘崿。

道逢支遁蹑禅屩,方水幽寻同一噱。

世事区区为名缚,生死去来一丘貉。

不如林间寄冲漠,笑傲高明秋气索。

日斜回舟兴不薄,有意重来何用约。

吾归南冈若孤鹤,新月纤纤下帘箔。

坐想行台夜更乐,桥下水声鸣凿凿。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次韵奉酬公诩短句

红叶飘萧下石台,扫除山径半天开。

百年老木和烟斫,万顷晴天看月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奉送安行弟赴博罗守

博罗四十雪上须,前年将兵出高奴。

直取金汤癿名帐,卷旗夜过乌波涂。

黠羌仓惶不暇战,即时破荡禽作俘。

橐驰牛马以万计,白米青盐归我储。

朝廷下令趣军赏,丹砂书檄黄金书。

博罗解甲入帅府,归功老成为后图。

汉兵百万若虓虎,弓剑劲利无全胡。

不知黠羌欲送死,夭乐给事先六躯。

群帅无功坐待命,天子神圣贷不诛。

博罗奋髯笑呼卢,黄绶却参朝士裾。

踰年都城困尘土,乞得一麾南海隅。

江外山川旧游好,击鼓鸣笳联舳舻。

秋风翻浪白如雪,美酒满船谁要酤。

齐山老翁谢世故,不知门外贤与愚。

相见欣然拂棋局,不妨游戏为欢娱。

灊山金丹久已就,仙夫道友来相呼。

博罗俯首窃自笑,薄命若尔何为乎。

图形不止凌烟阁,迅步扶我青云衢。

岂如小邦苟廪禄,画诺足以嬉朝晡。

嗣宗已卜匡山宅,双林工簏青溪鱼。

子归当在十载外,老境共寄江南墟。

形式: 古风

次韵悟师见寄(其一)

一裘一葛谢时人,似与孤云老鹤亲。

峭石山前静无事,桃花零落几经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