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黄俞邰藏书楼作

我生南海愁偏僻,经史之外寡书册。

扁舟遥至金陵城,欲向名家求载籍。

黄君父子世藏书,一室尝开万卷馀。

欲使文章归性命,岂将词赋送君诸。

六经我道非糟粕,天地精神于此托。

一画能令日月开,古圣神明必有作。

君家易疏几青箱,借我无嫌岁月长。

卦外始能知太极,图中亦可得羲皇。

君今继述从何始,应徵未与先朝史。

文献无稽是此时,春秋有志惟君子。

秦淮水长连青溪,三月河房柳向西。

欲邀雪客同挥管,吾学诸编更整齐。

我且浓磨方氏墨,殷勤花下为君携。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过黄俞邰藏书楼作》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黄俞邰藏书楼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书籍和学问的热爱。

首句“我生南海愁偏僻”,诗人自述生长在偏远的南海,心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接着“经史之外寡书册”表明他平时接触的书籍有限,内心对此深感遗憾。随后,“扁舟遥至金陵城,欲向名家求载籍”描绘了诗人乘船远行,前往繁华的金陵城,希望能从名家那里获取更多书籍的愿望。

接下来,诗人赞美黄俞邰家族世代藏书,家中藏书丰富,达数万卷之多。诗人希望这些书籍能够帮助他理解文章背后的真谛,而非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技巧上。他强调六经之道并非无用之物,而是承载天地精神的载体,蕴含着日月开天辟地的力量。

诗人进一步提到黄俞邰家中的易经书籍,表示愿意借阅,认为这将有助于他深入理解宇宙的根本原理和古代圣贤的思想。他期待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能够找到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与雪客(可能是指志同道合的学者)一同探讨学问,整理书籍,使自己的学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的愿望。他准备磨墨,准备在花下为黄俞邰携带书籍,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藏书楼的敬意和对知识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黄俞邰藏书楼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书籍和学问的热爱,以及对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渴望。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女儿葛歌

女儿十三发覆额,精工善作女儿葛。

花针挑出葛丝丝,织成蝉翅弱霏霏。

一端祗得三四铢,出入笔管轻且微。

十年一匹不满机,制为夫婿乘凉衣。

日炙葛丝皱,风吹葛丝旧。

儿郎惜葛丝,莫当风日走。

宁无绮与罗,是侬手所就。

形式: 古风

紫霞杯歌

山之赤精石流丹,巢繇服之生羽翰。

太玄赨黄作杯好,持酌酥醪颜不老。

此杯不是芙蓉砂,君应得自神仙家。

杯名甚美名紫霞,雄黄一朵雕桃华。

连枝带叶大如掌,色似夭桃花两两。

白石床中无此丹,此杯乃是丹干长。

君今为寿见君情,自此觥船不用擎。

百花仙酝频催酿,与尔林中日日倾。

形式: 古风

观云公所绘听松图为叶平仲作

黄山之松天下无,云公写入洞庭图。

松声捲起瀑泉水,散作天风落五湖。

洞庭东西二峰好,玉柱金庭栖绮皓。

当年缥缈莫釐间,我亦行携石公姥。

叶子幽居偃盖阴,身如菟丝缠松林。

兴公斋前已楚楚,华阳楼外还森森。

拂地参差多麈尾,无生日说如流水。

声飞天外不因风,千里萧骚犹在耳。

云公最善绘寒声,声自空生亦有情。

嘲嘈忽似苏门啸,谐会琴音满太清。

形式: 古风

送洪氏兄弟读书黄山白龙潭

松松倒悬数干尺,身似藤萝缠怪石。

有时怒随雷雨飞,三十六峰腹尽坼。

洪生兄弟性爱松,读书各据一芙蓉。

黄山本是白云海,松树大小皆神龙。

罗浮七星作道士,邀予每道神仙事。

繇来变化本无情,性尽自然天命至。

汝师汪子在天都,曾见轩辕得道无。

莫浴汤泉生羽翼,且将石笋作摴蒲。

言兵实自轩辕始,八卦神机连甲子。

峰峰布列是阵图,白云出没为旗帜。

阴符不用更钩深,象数之中总可寻。

读易自应知战法,裁诗且复遣愁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