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山中禅林的幽静与禅意。"九山多胜槩,此地一丛林",开篇即展现出连绵山脉中的佛寺之美,犹如众山之中的独特明珠。"石路循清涧",诗人沿着清澈溪流旁的石径漫步,环境清幽,暗示着修行者的宁静心境。"茅堂枕碧岑",茅草搭建的僧堂依傍着青翠的山峰,显得质朴而高雅。
"野狐来听法"一句,运用了禅宗典故,暗示此处佛法深远,连野兽也被吸引前来聆听。"游衲问安心",则描绘了游方僧侣前来寻求心灵的安顿,体现了禅林对人们的吸引力和教化作用。最后两句"虎树高千尺,师宁不嗣音",以虎树之高象征佛法的威严和深远,询问师父是否还会传授佛法,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中禅林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沉内涵,以及人们对精神归宿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