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堂赋荔枝酒(其二)

闻道三年后,芳膏变墨香。

风尘感缁素,物态反苍黄。

守白应难久,通元别有方。

劳君且封闭,莫漫倒樽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荔枝酒变化过程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句“闻道三年后,芳膏变墨香”以“三年后”点明时间跨度,暗示荔枝酒经历长时间陈放后,其香气由芬芳变为一种深沉的墨香,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味觉上,更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时间流逝、事物变迁的深刻感悟。

接着,“风尘感缁素,物态反苍黄”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外界的风尘、物态的变化与内在的“缁素”(黑色或暗淡的颜色)形成对照,表达出外部环境与内在本质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暗示了事物表面与深层状态的不一致,以及对这种变化的复杂情感。

“守白应难久,通元别有方”则进一步探讨了事物的本质与持久性问题。这里的“守白”可能象征着坚持某种纯粹或原始的状态,但诗人似乎认为这种状态难以长久保持,而“通元别有方”则暗示了另一种理解世界、事物本质的方法,可能指向更为深入、全面的洞察力或智慧。

最后,“劳君且封闭,莫漫倒樽尝”表达了对荔枝酒保存和品味的建议。诗人劝说读者在品尝之前,先将其封存,这既是对荔枝酒品质的保护,也是对品鉴过程的一种期待,暗示了在享受美食时,适当的等待与准备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荔枝酒的陈化过程,巧妙地融入了对时间、变化、本质与智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哲思。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胡京兆鹿亭制墨最精近日散亡殆尽钝轩贻予一丸因赋二律(其一)

敬义堂中五鬣精,取材百和莫能京。

望云梦入黄山近,染翰香同赤水清。

柏府严霜留点漆,蕉窗寒露发光莹。

昔贤撰搆谁能继,磨墨磨人愧后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胡京兆鹿亭制墨最精近日散亡殆尽钝轩贻予一丸因赋二律(其二)

馀事犹能擅墨精,画眉雅韵重神京。

五云笔扎绞而婉,十笏斋房明且清。

清閟谁人长护惜,寒芒竟夜尚昭莹。

曜曜查浦题楹字,犹共芳烟百媚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蘅圃先生斋中研皆有班次其第一研今归赵六意林索诗为铭

蘅圃先生第一研,手校春秋唐三传。

馀闲或点玉田词,经术文章双著案。

意林洋州之文孙,其谈春秋醇乎醇。

偶成小令亦清妙,谢山庆尔研得人。

形式: 古风

吾乡自鹿亭京兆后张大令萼山李太学东门制墨皆良品也而今多不可问赋之以为墨苑中留故事焉

当年共斗黑松精,方邵诸公不足京。

眉阁老人赋三绝,蜗庐跛叟擅双清。

魂归碧落还同谱,力与青琼共比莹。

过眼云烟纷感槩,摩挲故物话三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