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冒顿驱降过月支,蟠成右臂尽西陲。
玉关驿路才如线,可念河西十万师。
这首明代诗人赵时春的《河西歌三首(其三)》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面。首句"冒顿驱降过月支",提到的是汉代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草原后,势力强大,曾远征至月氏(古代西域国家)。"蟠成右臂尽西陲"进一步强调了冒顿的军事扩张,如同一只巨大的手臂横扫整个西部边疆。
接下来的诗句"玉关驿路才如线"运用比喻,形容通往玉门关的道路狭窄且险峻,暗示了战争时期行军的艰难和戍边军队的艰辛。"可念河西十万师"饱含感慨,表达了对戍守河西走廊的十万将士深深的同情与敬意,他们远离家乡,坚守在艰苦的边防线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战事的残酷与戍边士卒的英勇,寓含了对和平与边疆安宁的期盼。
不详
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著有《赵浚谷集》十六卷,与《平凉府志》,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居华亭多年,著有《惠民渠记》、《复古南门记》、《朝那庙碑记》、《重修灵岩寺记》、《剡山半雾》、《仪山歌》、《夜归仪州》、《登古仪州西城》、《华亭道中》、《华亭雨雾》等诗歌
卿云郁郁覆中天,烂结绯文五色鲜。
光泛紫霄流凤盖,影垂金阙照龙旃。
渐看捧日归仙掌,故欲从龙袅御筵。
此日仙郎挥藻赋,蓬莱亲献沐恩篇。
疏星历历露为霜,独宿瑶宫夜未央。
树色暗浮天仗外,香烟遥接御炉傍。
钧天月上闻长乐,玉漏风移出建章。
不遇武皇行幸日,空怜头白滞为郎。
潇潇寒雨对高秋,寂寂空床拥敝裘。
归向钧天频有梦,挽回沧海独无谋。
平生颇爱任公子,末路方思马少游。
珍重故人招隐意,家园南郭可淹留。
杏雨红初散,杨烟绿半消。
日上金妆丽,风回绣带飘。
含情听燕语,泫泪惜花娇。
流珰波影里,明月荡轻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