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前身莫是郑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涧底菖蒲无可采,共君细读汉时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创作的《送郑阳春》,其中流露出对朋友离别的惆怅情怀及深厚友谊。诗人以古人郑安期比喻,表达了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同时也映射出自己对于现实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前身莫是郑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这两句诗通过引用古人故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不舍。诗人仿佛觉得自己的前世可能就是那个在历史上留下传奇的郑安期,而现在只能在旧时的井旁重温往昔的足迹,这些遗迹已经被岁月侵蚀,显得无比珍贵。
"涧底菖蒲无可采,共君细读汉时碑。" 这两句则转向现实,涧底的菖蒲(一种植物)无法采撷,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把握和保存的心情。而“共君细读汉时碑”则是诗人与朋友共同阅读古代碑文的场景,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交流,更是心灵上的相通。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铁作桥梁云作盖,石成楼观水成帘。
归时猿鹤烦传语,记取前回白玉蟾。
避暑白云乡,茶甘齿颊香。
海城悲暮角,烟树淡斜阳。
岭外猿啼秋树月,林间鹤唳晓松风。
此行雁荡须参透,依旧归来玉几峰。
疏风冷雨北山南,时见归鸿度碧潭。
重九日人多是醉,两三枝菊总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