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临江胥令

初从桃源还,却向竟陵去。

今作中州官,山水不曾饫。

且当传竹枝,莫学乘篮舆。

云木杜鹃时,千岩响行处。

形式: 古风 押[御]韵

翻译

初次离开桃花源,转而前往竟陵城。
如今担任中州的官职,山水美景未曾饱览。
暂且吟唱竹枝歌谣,不要学乘坐竹篮车。
云雾缭绕的树林中,杜鹃鸟鸣叫之时,回荡在千岩万壑之间。

注释

桃源:虚构的世外桃源。
竟陵:地名,位于今湖北。
中州:古代指中原地区。
饫:饱览,充分欣赏。
竹枝:古代民歌,流传于巴蜀地区。
篮舆:竹制的小车。
云木:云雾笼罩的树木。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叫声凄切。
千岩:众多的山岩。
响行处:声音回荡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临江胥令》,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赴任临江之际的感慨。首句“初从桃源还,却向竟陵去”描绘了友人刚刚从隐逸的桃花源归来,又要前往竟陵任职的情景,暗含对隐逸生活的怀念和对友人仕途的关切。接着,“今作中州官,山水不曾饫”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入繁华官场,可能无法再像在山水间那样尽情享受自然的惋惜。诗人劝诫友人“且当传竹枝,莫学乘篮舆”,希望他能保持民间淳朴的生活态度,不要过于追求官场的虚浮。

最后两句“云木杜鹃时,千岩响行处”以杜鹃鸟的啼声和山岩回荡的回音,渲染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寓言友人在新的环境中应如杜鹃般自由自在地发声,让自己的声音在山水之间回荡,寓意着友人虽离别,但友情与山水之声将伴随其左右。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留恋,体现了梅尧臣诗歌清新淡雅的风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侯寺丞知巩县

伊洛合河流,正临归巩路。

崖壁人畏崩,芹泥岸长固。

山回邑郭见,马入云烟暮。

宰兹虽所淹,况与乡党附。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送侯孝杰殿丞签判潞州

同在洛阳时,交游尽豪杰。

倏忽三十年,浮沈渐磨灭。

惟馀一二人,或位冠夔禼。

我今存若亡,似竹空有节。

人皆欲吹置,老硬不可截。

君自缑山来,别我不畏热。

言作潞从事,家贫禄仕切。

六月上太行,辛勤非计拙。

天当气候凉,清风自骚屑。

虽云数日劳,斗与炎蒸绝。

君本公王孙,才行实修洁。

锵锵发英声,莹莹如佩玦。

是为君子器,终见不渝涅。

相逢未易期,梦寐归鼓枻。

形式: 古风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

应见言风物,于今有贡蛇。

潜踪远蛙黾,饮露上蒹葭。

清洁一如此,伤残都莫涯。

君惟修职业,男耒女缲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南京签判寇中舍

东风莫迎船,船下黄流急。

送车犹未动,顾棹已不及。

离宫佳气盘,宾幕平时入。

因君报亲旧,将去江南邑。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