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华镇所作的《凤凰台》诗,以凤凰为引子,描绘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感慨。诗中借凤凰台这一历史遗迹,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深感叹。
首联“昔吟太白凤凰诗,此日登临认故墟”,开篇即以李白的凤凰诗为引,点明凤凰台的历史渊源,同时表达了诗人今日登临此地,试图在废墟中寻找往昔辉煌景象的心境。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
颔联“丹穴好音今寂寞,碧梧秋叶晚萧疏”,进一步描绘了凤凰台如今的荒凉景象。丹穴,传说中的凤凰栖息之地,此处象征着昔日的繁华与生机;而今却只剩下寂寞,碧梧(梧桐)的秋叶在晚风中显得格外萧瑟,形象地表现了环境的冷清与凄凉,暗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不再的哀叹。
颈联“访寻池苑无陈迹,指顾江山似旧书”,诗人通过实地探访,发现昔日的池塘与园林已无踪迹可寻,但眼前的江山依旧,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景观的永恒与人类文明的短暂,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深思。
尾联“流影逝波何足恨,且听天籁响虚徐”,诗人面对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选择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一切,不再因过去的失去而遗憾。他邀请读者倾听自然界的天籁之音,感受其宁静与和谐,以此来抚慰心灵,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一联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的境界,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凤凰台》诗通过对凤凰台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时间、历史、自然与人心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历史变迁时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