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送范彦行

海上芳敷有瑶草,采而食之颜不老。

海中翕赩有骊珠,探而得之形不枯。

赤乌玄兔未同宿,姹女婴儿自相逐。

深存踵息通三关,升降出入无时閒。

九转七返成大还,功高行满起人寰,凌虚一举三神山。

形式: 古风

翻译

海上生长着珍贵的瑶草,采食它能使人容颜常驻。
海底藏着红色的骊珠,获取它能让人身体不衰败。
红鸟黑兔未曾共眠,美丽的女神和婴儿互相追逐。
深入修炼,气息连通三重境界,升降运行永不停歇。
经过九转七次循环,大功告成,起于人间,一飞升可至三座神山。

注释

芳敷:形容瑶草繁茂生长。
瑶草:神话中的仙草,象征长寿。
颜不老:保持青春容貌。
骊珠:传说中的海底明珠,象征长生不老。
姹女婴儿:神话中的仙女和婴儿,代表阴阳调和。
踵息:呼吸,这里指修炼过程。
三关:道教中的三重境界,如生死、阴阳等。
九转七返:道家修炼术语,指多次循环提升。
大还:道教修炼的最高境界。
凌虚:升天,超越尘世。
三神山:传说中的仙山,如蓬莱、方丈、瀛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长寿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海上芳敷有瑶草,采而食之颜不老。” 这两句通过瑶草不老的形象,传达了对永葆青春的渴望。瑶草在这里代表着长生不老的仙药,而海上的瑶草则是诗人心中理想中的美好事物。

“海中翕赩有骊珠,探而得之形不枯。” 这两句则借助于海中的骊珠来表达对珍贵和美丽事物的追求。骊珠在古代常被用作比喻高贵和难得的宝物,而这里的“形不枯”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永恒美好的追求。

“赤乌玄兔未同宿,姹女婴儿自相逐。”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仙境生活的画面,赤乌和玄兔分别象征着日与夜,而“未同宿”则表明了时间在这里已经失去了意义。姹女婴儿的形象,则是纯真无邪的代名词,通过他们相互追逐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和纯净。

“深存踵息通三关,升降出入无时閒。”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仙境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深存踵息”意味着隐藏自己的足迹,而“通三关”则是指能够自由地穿梭于世间和仙界之间。升降出入,无时閒,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限制的自由。

“九转七返成大还,功高行满起人寰。” 这两句通过对修炼过程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达到最高境界的期待。九转七返是道教修炼的一种方式,而“成大还”则意味着修炼完成后的返回世间。功高行满则是指修为圆满,能够达到人仙合一的境界。

最后,“凌虚一举三神山。” 则是一种强烈的愿望,通过凌驾于虚空,一举跨越三座神山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凡尘、飞升成仙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谢士特饷樱桃

今年客闽中,春山亦花鸟。

时果次第熟,风露枝袅袅。

含桃品居最,朱实若自表。

高人肯见分,厚味未觉少。

绛囊敢斗荔,木蜜虚名枣。

多食颜自驻,此语闻本草。

翩翩出谷莺,啄取定先饱。

故园当此时,行树映池沼。

散火耀隅隈,灼目看未了。

翳叶色逾深,累颗核更小。

园人挈筠笼,银甲摘清晓。

匀圆入彫俎,拟借麻姑爪。

择佳间留玩,引杖日数绕。

烟尘坐流落,魄断首空矫。

形式: 古风

谢王敦玉惠双兔

惟兹衣褐徒,功用莫与大。

驰骋文字间,下上无不载。

卓哉昌黎公,毫端跨百代。

传纪何新奇,不泯良有赖。

先生胸次广,万窍号一噫。

学成身益穷,动辄与时背。

兴怜不肖子,磨砻去瑕颣。

辛勤三十年,所得才稊稗。

遗我虽八蹄,高义意有在。

想当避鹘拳,冈垄如历块。

束缚谅何施,拙情甘自退。

笔砚行且焚,重垂儿子戒。

方当事口腹,坐与巨觥对。

闭门拥红炉,大嚼资一快。

形式: 古风

谢徐献可送款识刻

九江使君何殷勤,千里遗我款识文。

夏匜商钟迄周鼎,良工模刻锱铢分。

先秦述作知渊源,相斯不绍嗟无传。

历载数千如昨日,人与宝器名俱镌。

使君雅尚心绝俗,考古稽疑如不足。

搜罗遐迩极闻见,附益之功思更续。

曾奉宣和乙夜观,万丈光芒牛斗寒。

兵戈散落人间世,神护往往投衣冠。

时去事非空叹息,玉轴牙签蛛网织。

载行何啻数橐驼,变故纷纷岂人力。

烟尘翳没咸阳道,尺璧寸珠沉野草。

秋风吹梦入长安,白发苍颜日枯槁。

形式: 古风

谢翁士特惠笋

北客未识猫头笋,此来逢君欣得之。

出土好色已胜玉,下箸珍味端如饴。

口涎馋嚼笑早计,食指蠕动能前知。

小炉谁见亲煨熟,醉眼瞢腾岸接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