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癯老人九景诗和毕松坡大宰韵(其五)丹灶回阳

真人自昔本忘机,煮石餐霞事亦稀。

九转功成人已去,一丘丹灶是耶非。

参同何处订平叔,静定徐当叩子微。

看取坎离交媾后,婴儿姹女莫教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癯老人对道家炼丹术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诗中充满了对自然、道义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与感悟。

首句“真人自昔本忘机”,点明了主人公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无欲无求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真人”指的是得道成仙之人,他们的心境纯净,不为外物所动。接着,“煮石餐霞事亦稀”进一步描述了这种生活状态,通过“煮石”和“餐霞”这样的隐喻,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在自然中寻找灵性滋养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修炼过程中的艰难与稀少。

“九转功成人已去,一丘丹灶是耶非”两句,提到了道家炼丹术中的关键步骤——九转还丹,象征着修炼者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然而,这里也暗含了一种对过去成就的怀念与对当前状态的反思,似乎在说,虽然功业已成,但真正的道行却难以把握或确认。

接下来,“参同何处订平叔,静定徐当叩子微”两句,引用了《参同契》这一道家经典著作的名字,并以“平叔”、“子微”等人物作为隐喻,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入探讨与实践。这里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定力,以及对道的理解与追求。

最后,“看取坎离交媾后,婴儿姹女莫教违”两句,运用了《易经》中的“坎离”概念,象征着阴阳调和、内外合一的状态。这里的“婴儿”和“姹女”分别代表了修炼者内在的精气神,强调了在达到阴阳平衡之后,要保持内心的纯洁与和谐,避免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家修炼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对精神世界深邃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顺应。诗中充满了哲理意味,既是对个人修行的反思,也是对宇宙真理的探求。

收录诗词(509)

王弘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癯老人九景诗和毕松坡大宰韵(其六)雪阁奇观

阴风吹雪满杉山,清赏凭高出玉寰。

寒倚半空飞阁外,光摇百尺画阑间。

剡溪欲访饶清兴,梁苑分题判醉颜。

独羡山公多郢曲,调高能使和人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山癯老人九景诗和毕松坡大宰韵(其七)松坡晚节

半亩松阴隐绿坡,青山云物昼峨峨。

春深雨露栽培厚,岁晚冰霜节操多。

不羡椿枝传添圃,长疑桂影拂银河。

秦封丁梦当年事,摩顶餐脂鬓未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山癯老人九景诗和毕松坡大宰韵(其八)金城辟暑

何处山家景最幽,金城珠树印沧洲。

参差楼阁慈云合,掩映溪山法雨浮。

炎暑何能侵此地,清凉祇拟对新秋。

独怜河朔为流者,何处相期汗漫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山癯老人九景诗和毕松坡大宰韵(其九)寿李封君六十

丈人家世本神仙,异代长生复此筵。

谷有紫芝供白鹿,身随玄鹤驾苍烟。

松关习静风尘稳,兰省传芳雨露偏。

记取五千从此始,函关望气是何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