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独酌三首(其一)

秋阴不可解,澍雨忽连朝。

贫居庭除狭,涨潦时惊飘。

老夫凌晨起,山木鸣萧萧。

开门买野菜,菘薤喜新苗。

鄙人晚耽佛,像设如僧寮。

焚香翻贝叶,禅诵安不劳。

日高出道场,倾盖盈山瓢。

醺然知体畅,谁共此逍遥。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阴霾无法驱散,连续多日的雨水不断。
居住在简陋的家中,庭院狭窄,积水时常泛滥,带来惊扰。
我这个老人清晨就起床,听到山间的树木发出瑟瑟声。
打开门去野外买菜,见到白菜和小蒜的新芽,心中欢喜。
我晚年沉迷于佛法,佛像设置得如同僧舍一般。
点燃香火翻阅佛经,禅修诵读使我内心安宁无需劳顿。
太阳高照在佛堂,满瓢的水象征着修行的丰富收获。
身心舒畅,但谁能与我共享这份宁静的逍遥呢?

注释

秋阴:秋天的阴沉天气。
澍雨:大雨。
庭除:庭院。
潦:积水。
老夫:我这个老人。
萧萧:形容树木摇动的声音。
菘薤:白菜和小蒜。
新苗:新生的幼苗。
鄙人:我。
耽佛:沉迷于佛教。
像设:佛像的布置。
僧寮:僧房。
贝叶:古代用于书写的贝壳。
禅诵:禅定诵经。
倾盖:形容满瓢的水。
盈山瓢:比喻丰富的修行成果。
醺然:微醉的样子。
逍遥:自由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连绵细雨中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在阴冷的早晨起床,听到山间树木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显露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他开门出去买些野菜,看到菘薤等蔬菜新长出来,表达了对自然生机和生活简单乐趣的赞美。

诗中“鄙人晚耽佛”一句,可能是在描写当地人民晚上聚集在一起参与佛事活动的情景,而“像设如僧寮”则是形象地描述这种场合。接下来的“焚香翻贝叶,禅诵安不劳”两句,展示了一个宁静的宗教氛围和仪式。

最后,“日高出道场,倾盖盈山瓢”可能是在描写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或沉思时的情景,而“醺然知体畅,谁共此逍遥”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和心境下获得的精神愉悦和自由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雨水、自然生长、宗教活动以及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秋移宛丘牡丹植圭窦斋前作二绝示秬秸和(其一)

共我辞家似旅人,栽培莫怪倍殷勤。

明年太昊城中色,来作齐安江上春。

形式: 七言绝句

秋感二首(其二)

秋山多远声,日暮尤百态。

鸣风落高树,清涧泻寒濑。

鸣蜩默谁怜,瘖死不偿罪。

蛩啼独不已,有愬未逢解。

天时激汝曹,宁自知进退。

吹嘘成踊跃,刍狗忌撤祭。

庭空月宵挂,园冷露晨沛。

嗟哉心虽忘,俯事还感慨。

形式: 古风

秋感二首(其一)

秋日无远晖,秋草无美姿。

残蛩吊白日,寒鸟悲空枝。

时节一如此,余出怅安归。

强歌不成音,还坐空涕垂。

感动百虑游,触心遂纷披。

弃捐勿复道,日暮眠吾帷。

形式: 古风

秋蔬

荒园秋露瘦韭叶,色茂春菘甘胜蕨。

人言佛见为下箸,芼炙烹羹更滋滑。

其馀琐屑皆可口,芜菁脆肥薹菹辣。

藏鞭雏笋纤玉露,映叶乳茄浓黛抹。

已残枸杞只留蘖,晚种莴苣初生甲。

南来食鱼忘肉味,久思吾土牛羊茁。

软炊一饱老有味,痛饮百壶今不说。

蒲团斋罢欠伸时,自觉少年心解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