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戊申清明

衔肉鸦盘,飞灰蝶舞,累累多少荒坟。

芳草萋萋,染它几许啼痕。

东风不管伤心地,放垂杨、冷眼窥人。

暗销凝,岸蓼汀蒲,都返春魂。

平桥曲水依然在,但欢情顿减,疏了清樽。

摇雨孤蓬,重来不是寻春。

无端逗起闲情绪,恨桃花、点缀柴门。

再休题,那里芳津,那日湔裙。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戊申清明》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哀伤而凄美的画面。词人以“衔肉鸦盘,飞灰蝶舞”开篇,通过乌鸦衔肉、蝴蝶飞舞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略带生机的氛围,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死亡的无奈。接着,“芳草萋萋,染它几许啼痕”,以茂盛的青草和斑驳的泪痕,渲染出清明时节人们悼念先人的哀愁。

“东风不管伤心地,放垂杨、冷眼窥人”一句,将自然界的春风拟人化,似乎对人间的悲欢离合漠不关心,只有垂柳以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静静地见证着这一切。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人性冷漠的一种隐喻。

“暗销凝,岸蓼汀蒲,都返春魂。”词人通过描写岸边的蓼草和汀上的蒲苇在春风中复苏,暗示着生命的力量即使在最悲伤的时刻也不曾消逝,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

下半阙“平桥曲水依然在,但欢情顿减,疏了清樽”则转向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与对比,表达了随着时间流逝,曾经的欢聚不再,人们的情感变得淡薄,连饮酒的兴致也减少了。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了词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摇雨孤蓬,重来不是寻春。”孤舟在风雨中飘摇,再次来到这里的人已不再是寻找春天的旅者,而是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哀愁。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寄托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最后,“无端逗起闲情绪,恨桃花、点缀柴门。再休题,那里芳津,那日湔裙。”词人的情绪被莫名的情绪所触动,对桃花的盛开感到一丝恨意,因为它提醒着春天的到来,却也意味着离别的临近。他告诫自己不要再提起那些美好的回忆,因为那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整首词在淡淡的哀愁中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清明时节人们对于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时间、记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46)

钱斐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绿意.戊申六月过罗浮,荷雨多池溢,花不透水,怅然拈此解

吟香邃馆。甚绮疏静掩,花榭尘满。

笑指鸳鸯,定守空池,依然蓼溆莎岸。

风裳水佩分明在,但隔了、晶帘一片。

怅同舟、仙侣难携,赢取这番幽怨。

还把雕栏倚遍,袜罗迟不到,游兴全懒。

渍泪红衣,卷恨遗簪,留与浣沙人看。

云痴雨老芳期误,怕后约、年华偷换。

待西风、扫尽闲蘋,来照镜波清浅。

形式: 词牌: 疏影

菩萨蛮.己酉春日

舞鸾镜匣芳尘满。馀酲未醒匀梳懒。时节过清明。

轻阴未放晴。闲门终日掩。误被东风款。

蝴蝶又飞来。玉阶生绿苔。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鹧鸪天

台榭新晴燕燕飞。画阑芳草绿萋萋。

自怜多病凋青鬓,可奈闲愁约翠眉。

魂点点,梦依依。落花和泪点春衣。

情痴枉自伤春去,迢递东皇那得知。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醉太平.题自画绿牡丹

琐窗半开。湘帘半垂。雨丝风片楼台。映翠云一堆。

烟迷雾催。蜂疑蝶猜。曲阑干外飞来。绕罗裙数回。

形式: 词牌: 醉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