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其二)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沥尽野狐涎,趯翻山鬼窟。

平田浅草里,露出焦尾大虫。

太虚寥廓中,放出辽天俊鹘。阿呵呵,露风骨。

等闲拈出众人前,毕竟分明是何物。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祖珠的作品,以独特的禅语和象征手法表达深邃的哲理。首句“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揭示了超越世俗认知的境界,暗示一切皆非本质,而是心性与自然的显现。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沥尽野狐涎,趯翻山鬼窟”形象地描绘了去除妄念、洞察真相的过程,如同清理野狐的迷惑,翻越鬼魅的幻境。

“平田浅草里,露出焦尾大虫”暗指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事物,焦尾大虫可能象征着内在的真我或真理。而“太虚寥廓中,放出辽天俊鹘”则将这种领悟提升到宇宙的广阔视野,喻示个体心灵的自由飞翔。

最后两句“阿呵呵,露风骨”表达了对这种觉悟的欢笑和肯定,认为这种真我显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结尾处“等闲拈出众人前,毕竟分明是何物”,强调这种智慧并不神秘,只要在日常中保持清醒,就能明白其真实含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禅宗的语言,引导读者深入内心,体验超越世俗的智慧和自由。

收录诗词(5)

释祖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三首(其一)

机前一句子,用处不留情。

如撞幢子弩,箭箭中红心。

形式: 偈颂

颂古七首(其六)

石羊头子向东看,大地茫茫被眼谩。

月映寒潭清彻底,云收华岳露巑岏。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杨柳枝五首(其五)

彭泽归来万事休,更从何处托风流。

五株杨柳当门种,醉里听莺卧石头。

形式: 七言绝句

颂古七首(其三)

直下是非著不得,著不得处好承当。

木人昨夜通消息,南海波斯过大唐。

形式: 偈颂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