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上清真子玉童颜,花态娇羞月思闲。
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气盈盈、如花似玉的女子,透露出她内心的娇羞与闲适。"上清真子玉童颜,花态娇羞月思闲"一句中,上清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高级天界,这里的“真子”则是仙人之意,玉童颜形容她的面貌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花态娇羞则展现了她柔美而不失灵动的气质。月思闲,更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悠然自得。
"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仙路”指的是通向仙境的道路,“迷人”则是被这种美好所吸引的人们。应有术暗示着达到那种境界可能需要某种修炼或方法。而最后,桃源不必在深山,则是在说追求心灵的净土并不一定要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可能就在眼前,只是人们未曾发现。
整首诗通过对女性仙子的描绘,以及对仙境与桃源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逃离尘世、追求超脱的一种精神诉求。
不详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长安里巷旧邻居,未解梳头五岁馀。
今朝嫁得风流婿,歌舞闲时看读书。
八十山僧眼未昏,独寻流水到穷源。
自言共得龙神语,拟作茅庵住洞门。
冰作形容雪作眉,早知谈论两川知。
如今不用空求佛,但把令狐宰相诗。
膏已明煎信矣哉,二年人世不归来。
庭前为报仙桃树,今岁花时好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