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过鹞儿岭巡检司悼萧长史(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经过鹞儿岭巡检司时,对已故友人萧长史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万里边隅千叠山”,开篇即以壮阔的边疆景象起笔,展现出辽远与险峻的地理环境,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接着,“桑乾河上閟榛菅”一句,通过描绘桑乾河畔的荒芜景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沉寂与孤寂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思。
“向来物论嗟投玉,至竟天恩未赐环”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逝去的友人比作珍贵的玉石,表达了对友人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得到朝廷赏识的遗憾与惋惜。
“早以传经重闾里,曾看奏疏动朝班”则从侧面反映了萧长史在地方和朝廷中的影响力,他不仅深受乡邻敬重,还曾使朝堂为之震动,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社会地位。
最后,“平生一片贞松色,犹在交游梦寐间”以“贞松”象征萧长史的高洁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在诗人梦寐之间,仍能感受到其人格魅力的存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与敬仰。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友人形象的刻画和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