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天独居东轩,沉浸在书籍中的情景。首句“雨中无复故人居”,点明了环境的清寂与孤独,雨天使得往日熟悉的邻居都不在身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寂寞闭门三日馀”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连续三天的雨让诗人不得不留在家中,与外界隔绝。
“却信袁安似有道,未知原宪定何如。”这里诗人以古代两位隐士袁安和原宪为参照,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袁安是汉代的名臣,但更以他的高洁著称;原宪则是孔子的学生,以贫贱自守而闻名。诗人通过这两位隐士,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
“浮云极目无由卷,积藓侵阶不易除。”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天空中的浮云难以驱散,象征着内心的迷茫与无法摆脱的困扰;而庭院中的青苔不断生长,难以清除,暗示着生活中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最后,“正赖高眠堪自遣,时时纷乱满床书。”诗人找到了自我解脱的方式——通过睡眠来暂时忘却烦恼,同时,书籍成为了他精神寄托的来源,即使周围充满纷乱,书籍中的知识与智慧能够给予他平静与指引。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